OECD示警 通膨恐持續攀升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1日發布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警告全球通膨攀升幅度恐高於原先預期,且持續時間可能更久,令家庭與企業面臨物價加速成長風險。

OECD表示,高通膨已成為全球經濟前景的主要風險。該機構如今預估,美國2022年通膨率平均約4.4%,高於該機構9月時預估的3.1%,2023年料降至2.5%,依然高於聯準會(Fed)設定的2%目標。

歐元區明年通膨率預估為2.7%,高於OECD上次預測的1.9%,而2023年可望跌至1.8%,低於歐洲央行設定的2%目標。這些預測是在非洲南部發現Omicron病毒前所做。

OECD首席經濟學家布恩(Laurence Boone)表示:「家庭與企業開始預期高通膨現象將持續下去,這正是各國央行最害怕的事,因為這可能開啟薪資成長、企業漲價以轉嫁成本的惡性循環。」

OECD預估,隨著全球供應鏈瓶頸緩解、企業產能擴大及更多人重返勞動市場、供需逐漸達到平衡,OECD國家通膨壓力將於2022年開始消散。OECD在報告中亦指出,全球經濟持續復甦但動能減弱,且各國之間復甦程度不均,原因在於疫苗分配不均,以及新變種病毒帶來不確定性。OECD預估,全球今年經濟成長率可望達5.6%,明年成長4.5%,2023年放緩至3.2%,接近疫情爆發前水平。

在個別國家方面,美國今年經濟估成長5.6%,2022年放緩至3.7%,2023年再降至2.4%。中國今年經濟增速預估為8.1%,明後年降至5.1%。歐元區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5.2%,明年與後年為4.3%與2.5%。日本今年估成長1.8%,明年升至3.4%,後年降至1.1%。韓國今年經濟增速估4%,明年降至3%,後年再降至2.7%。多數OECD國家如今產能已超越2019年底,並逐漸恢復至疫情爆發前水平,但低收入國家產能依然低落,特別是疫苗接種率低的國家。

相關新聞

馬丁•沃爾夫:銀行業是政府的一部分,卻僞裝成民營部門。必須徹底改革銀行,才能符合它們是公用事業這一現實。馬丁•沃爾夫提出改革的四點忠告。
台灣出口及外銷訂單連6降,除了因國際景氣不佳,可能更值得關注的是源於全球供應鏈重整的因素。
流動性風險的出現,往往發生在「以短支長」及其他違背風險分散、不當的財務操作上。若資金缺口短期內無法彌補,就會發生周轉不靈甚至倒閉的情況...
流動性風險的出現,往往發生在「以短支長」及其他違背風險分散、不當的財務操作上。若資金缺口短期內無法彌補,就會發生周轉不靈甚至倒閉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