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貨膨脹不斷加劇,大傷人民荷包之際,美國總統拜登投書「華爾街日報」,稱解決通膨是首要經濟任務,並提出3部分計畫,包括採取實際措施,確保家庭可負擔支出等,以應對當前經濟挑戰。

氣候變遷引發的氣候異常,越來越嚴重,非洲東北的交通要塞、「非洲之角」的衣索比亞、索馬利亞和肯亞等國,正面臨40年來最嚴重乾旱。

全球歷經兩年的新冠疫情後,才剛慢慢進入「與病毒共存」時代,沒想到現在又爆發猴痘,讓世界一直處在緊張的情緒之中。積極投入環境保育的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近期就表示,人類可能在未來面臨新的全球大流行疾病,起因恐為人造病毒,或是氣候變遷相關後果導致。

《金融時報》專訪美國前國務卿、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亨利·季辛吉。他認為,全球地緣政治形勢將在烏克蘭戰爭結束後發生重大變化,我們正處在完全嶄新的時代。季辛吉回答記者提問摘編如下:

編按:《日經》分析報導,拜登日前宣布啟動印度太平洋經濟框架(IPEF)。美國把這個框架看作抗衡中國的框架,但亞洲有些國家對中國貿易依賴,若只加深與美國的經濟關係,與對中國態度勢必產生分歧。且新框架欠缺關稅下調基礎且不明確,IPEF經濟合作前景仍存在不安全感。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各國央行正在迅速加息,顯示出它們以往一貫寬鬆的立場正在發生逆轉,這是20多年來最廣泛的貨幣政策緊縮。

上海宣布封城至今已兩個月,疫情持續降溫之際,上海市官方29日印發《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宣布自6月1日起全面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復市,並取消企業復工復產復市審批制度以及各項不合理限制。

編按:現在的全球經濟形勢高度變動,重視速度和敏捷,印太經濟架構(IPEF)非傳統的貿易協定,首輪雖未納入台灣,但戴琪表示,美國正在積極研擬與協商,好深化及擴大台美雙邊貿易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