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金管會5日召開國銀總經理第53次業務聯繫會議,由銀行局長莊琇媛主持,邀集銀行公會及39家國銀總經理,就當前重要政策措施及社會大眾關心議題交換意見。此次會議主要關注4大議題,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亦對此強調4大重點。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超過4個月,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祭出嚴厲制裁,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日前探討對俄羅斯石油價格設置上限,藉此削減俄羅斯的收入。

《日經》整理報導,面對中美科技競爭,全世界的客戶以後將為如何確保數量有限的尖端半導體而苦惱。中美兩國的技術主導權之爭今後必將更加激烈。世界是否做好準備?這種混亂局面遠非晶片短缺導致世界經濟動搖的目前可比。

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沃牆指出,過去英鎊成為19及20世紀初最強的國際貨幣無庸置疑,但後被美元取代。歐元因歐盟橫空出世、人民幣順勢崛起,可謂各雄霸一方。歷史上沒有永遠的強國,也無永遠稱霸的貨幣;究竟,未來誰主浮沉,還是美元,歐元,人民幣三足鼎立,有待見證。

《路透社》報導指出,從耗資 3.6 億美元的讚比亞盧薩卡國際機場擴建項目到耗資 14 億美元的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城市港口項目,中國 2019 年正在進行的一系列債務談判拼圖中缺失的一環,就是發展中市場。

半導體類股今年狂跌,市值已蒸發逾三分之一,但美銀分析師看淡晶片業前景,認為此波跌勢未歇,預料今年半導體業銷售額成長僅9.5%,明年甚至可能衰退1%。

當40年的全球化面這失序的時代,無法再享受全球化所帶來的紅利,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 馬丁•沃爾夫撰文指出,在一個世界無序的新時代,無論大國間如何爭鬥,其他國家應該採取主動走出失序狀態,並解決自由貿易體系面臨的更根本挑戰。

中央銀行最新報告中指出,聯準會(Fed)這次貨幣正常化速度比前次更快、規模更大,已造成全球金融市場大幅震盪,股債同時向下修正,新興市場並面臨金融情勢高度緊縮、資金外流及貨幣貶值等挑戰,無異股、債、匯三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