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編按:民進黨政府主打台美關係友好,而顯少看見兩岸溝通,無礙將台灣推上烽火前線。拜登近日更對外高調承諾,會軍事介入防衛;拜登對防衛台灣的三次發言,是故意失言?王健壯教授提出質疑,寄希望於美國的變與不變,難道是台灣的唯一選擇?

世界衛生大會(WHA)甫落幕,台灣剛度過一個在國際政壇「最熱的5月」,從七大工業國集團外長及衛生部長公報、 美國 總統拜登亞洲行到世界衛生大會,罕見在這些議題上成為各大國熱議的目標。各黨立委呼籲政府須提出更彈性且靈活的外交政策,促成各國聲援台灣。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各國央行正在迅速加息,顯示出它們以往一貫寬鬆的立場正在發生逆轉,這是20多年來最廣泛的貨幣政策緊縮。

上海宣布封城至今已兩個月,疫情持續降溫之際,上海市官方29日印發《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宣布自6月1日起全面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復市,並取消企業復工復產復市審批制度以及各項不合理限制。

編按:現在的全球經濟形勢高度變動,重視速度和敏捷,印太經濟架構(IPEF)非傳統的貿易協定,首輪雖未納入台灣,但戴琪表示,美國正在積極研擬與協商,好深化及擴大台美雙邊貿易關係。

立法院教育委員會近日初審通過「大學法」修正草案,其中擬將校務會議中學生代表比率,從現行的十分一提高至五分之一,引發校方與學生之間兩派不同意見的熱議。政府在教育規劃與青年施政上,是否能採納多元說法,長遠為政策籌劃,將成為全民應關注的焦點。

本土疫情每日人數逼近十萬,尤其兒童在沒有疫苗的保護下更是重災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7日表示,目前快篩已由各藥局據點每日穩定供貨,已不需要排隊。政策上會開始提供幼兒、長照機構與弱勢族群免費快篩,讓民眾能更全面自我保護。

國內疫情波及兒童族群,雖以分階段開始施打兒童疫苗,但五歲以下的孩子仍無疫苗可打,引發家長擔憂。近期美國監管機構與最大醫生組織傳出好消息,預告6月 15 日將進行六歲以下兒童 COVID-19 疫苗的緊急授權會議,若經委員會決議通過,美國最快將在夏季之前為年幼兒童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