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中央銀行第二季理事會將於6月16日召開,多家外商銀行經濟研究部門先行預告自家觀點,一致認為會朝緊縮的方向,其中有六成認為升息半碼、四成認為升1碼(0.25百分點),支持的理由均是5月CPI、WPI居高不下。外銀強調,3、6月升息後,下半年央行是否會繼續升息,才是經濟分析觀察的重點。

歐洲央行(ECB)宣佈,為了對抗通膨,決議於7月1日結束購債計畫(QE),同時擬於7月例會啟動升息循環,暫定起手式為升一碼,升幅低於市場預期。

綜合媒體報導,據聯合國「全球危機應對小組」(GCRG)八日公布的最新政策簡報,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已使九十四國、約十六億人處於金融、糧食或能源危機中的至少一種;其中約十二億人所在的國家,對這三種危機均極為不堪一擊,處於禍不單行的「完美風暴」。

為支持企業投入研發,《產業創新條例》提供研究發展支出投資抵減,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表示,可適用的研發支出包含全職人員薪資、消耗性器材、專利或技術等、資料庫或軟體、教育訓練費等,都必須專為研究所需而支出,若不符規定,可能導致申報錯誤而被補稅。

為鼓勵產業投資前瞻技術,經濟部將修正《產創條例》新增10-2,針對設備投資提供更優抵減優惠,工總、工商協進會及電電公會都表達肯定態度,認為政府的立意良善,可提高企業投資誘因,但希望適用範圍也能擴及10-1條的智慧機械、5G。

立法院於年初三讀通過「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之1修正草案,延長智慧機械及第五代行動通訊(5G)系統投資抵減適用年限至113年12月31日,並自今(111)年1月1日起至113年12月31日止新增資安投資抵減優惠。

行政院106年宣布重要政策,為活化國內新創投資環境,並吸引國際資金投資國內新創,進行《產創條例》大翻修,本次修法分促進創新、強化研發、引導創新及活化環境等4大面向,共計增刪、修正23條文,大幅鬆綁新創法規。

對於疫情、戰爭、地緣政治等外在不確定性因素所帶來的影響,劉德音表示,全球通膨仍在持續,近期發生的俄烏戰爭及大陸疫情封控等外在環境,造成供應鏈受限及成本上升,但通膨雖然仍在高點但已慢慢緩和,對半導體及科技沒有直接影響,長期對需求或有影響但仍在觀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