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編按:新冠變種病毒持續影響全球經濟復甦,導致供應鏈危機、價上漲與就業問題更加惡化,鮑爾稱美經濟面臨這三大風險,將對Fed實現物價穩定和充分就業的兩大職責構成風險。
編者按: 世界衛生組織 (WHO) 29 日 表示,Omicron 新冠變種病毒可能會在國際範圍內傳播,構成「非常高」的全球感染激增風險,可能會對某些地區造成「嚴重後果」;而目前有公衛專家受訪時表示,Omicron變異株的誕生,主要是因為富裕國家囤積疫苗、疫苗分配不均所導致。
編按:《經濟日報》社論指出,美建中的「印太經濟架構」涵蓋供應鏈、半導體、基礎設施、網絡安全及頂尖技術等,目的為牽制中國;但對美國而言,要與中國「脫鉤」是件難事,美欲重整經貿策略,卻愈違反經濟市場邏輯;關於台灣,未來要加入全球多邊經濟組織,存在政治問題前景堪憂。
編者按: 南非發現的新變種病毒Omicron傳播力驚人,令各國再度繃緊神經,疫苗大廠也加緊研究現有疫苗對Omicron的防護力。輝瑞及BioNTech(BNT)宣稱必要時可在6周內調整疫苗,並於百日內出貨。莫德納、阿斯特捷利康(AZ)與嬌生也在研究測試中。
編者按: 被世衛組織(WHO)列為高關注變異株的Omicron變種新冠病毒,正迅速在全球各地蔓延,荷蘭、英國、德國、義大利、丹麥和澳洲均已出現確診病例,而為防堵Omicron,以色列宣布自29日起,禁止所有外國人士入境,成為全球首個因Omicron而鎖國的國家。台灣方面,為了因應可能的疫情,衛福部已宣布第一線防疫人員等高風險族群,追加接種第三劑。
據《金融時報》報導,全球面臨通脹壓力之際,亞洲價格漲幅較小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一個簡單因素:亞洲比世界其他地方更有效應對新冠疫情。
據《經濟學人》最新一期雜誌文章,風險投資行業正超大型化,從長遠來看,有望使新創行業更加全球化,風險資本可注入更廣泛行業,並使普通投資者更容易獲得風險投資。追逐更大範圍資本將促進競爭與創新,而形成更具活力的資本主義。
編按:美國聯準會(Fed)公布最新會議紀錄顯示,愈來愈多決策官員暗示若通膨持續居高不下,他們對加速削減購債持開放態度,並有意提早升息,反映Fed態度更趨鷹派,預料Fed在12月中旬將做出擴大縮減購債的決策,並就提前結束量化寬鬆(QE)計畫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