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國際能源署、OPEC與美國EIA的預測差距擴大,令石油市場前景蒙上陰影。追蹤全球原油市場的三大國際組織給出的預測出現二十多年來最大的分歧,令全球石油需求前景愈發混亂。

總部位於巴黎的國際能源署(IEA)、OPEC產油國組織以及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本週均發佈了月石油統計數據。他們對2026年石油需求的預測出現分歧,差距達180萬桶/日,相當於法國的石油消費量,創下自2002年以來的最大差距。

在過去兩年裏,這一差距逐步擴大,...

針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有關「台灣有事」的發言,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用不恰當的表達方式予以反擊,雙方持續交鋒。中國外交部14日甚至呼籲民眾暫緩赴日旅行,事態開始波及實體經濟。如何找到妥協點將成為高市政權外交的試金石。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會議(COP)自1995年起,逐步發展為全球氣候政策的協商平台。它不僅推動《京都議定書》與《巴黎協定》的落實,更透過年度會議促進各國更新減碳承諾,強化全球升溫控制在1.5°C以內的目標。

COP的意義不只在於技術與政策的整合,更是地緣政治與社會正義的交鋒場;不僅是技術與政策的交匯點,更是地緣政治、經濟利益與社會正義的交鋒場。

亞馬遜、盤點、資金機制

...

立法院會昨(14)日三讀通過 環評 法修法,增訂 太陽光電 系統條款。明定國家風景區、地質敏感區、重要濕地、山坡地、水面型系統等十類案場,開發前應實施環評,但排除屋頂型或規模較小的自用發電系統。

民眾黨團提案說明,由於丹娜絲風災後,網路上流傳太陽光電模組堆置照片,被稱「光電墳場」引起外界關注。黨團因此提案修《環境影響評估法》、《國家公園法》、《地質法》、「發展觀光條例」,明定特定區域內開發太陽光電系統前須經環評。...

直指央行長期壓低新台幣匯率,揭開台灣榮景下的潛藏風險。

 英國《經濟學人》最新一期的封面故事以台灣為主角,點出台灣經濟在出口暢旺、貿易順差創新高的風光背後,潛藏被稱之為「台灣病」的結構性風險,而新台幣匯率長期被低估是元凶。

  《經濟學人》在以「台灣榮景的潛藏風險」(The hidden risks in Taiwan’s boom)為題的封面報導指出,台灣央行為維持出口競爭力,壓低新台幣匯率,但這為台灣埋下經濟失衡的結構性風險,《...

台灣央行與美國財政部已就匯率議題達成共識,並於昨(14)日台灣時間晚間8時30分(美東時間上午7時30分)同步發布聯合聲明。經與美方磋商後, 央行承諾自今年12月底起,有關央行干預匯市金額等資料發布頻率,將由現行每半年改為每季公布一次。

央行外匯局局長蔡烱民昨日表示,台灣是近期第六個發表此類聲明的國家,美國財政部就匯率議題和各個國家分別達成共識後,逐一發表聯合聲明。之前陸續發表匯率議題聯合聲明國家包括日本、南韓、瑞士、泰國、馬來西亞...

日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的國會答辯引起中日關係緊張,迅速點燃中日之間新一輪的外交烽火,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的「斬首」威脅,更讓北京的「戰狼外交」再度復活。日經報導分析,雙方仍未找到化解對立的出口,高市若撤回對 集體自衛權 的表述,等同限縮未來行使的空間; 北京 則若對日立場若顯得「軟弱」,恐在國內引發批評。

在歷經數月艱難談判後,韓國總統李在明於週五(14日)宣布,已與美國就雙邊關稅與國家安全達成最終協議。根據協議內容,韓國承諾向美國投資3,500億美元,美國則在汽車、木材等項目的關稅統一降至15%,並納入半導體保障條款,確保韓國未來的半導體關稅待遇不會劣於含台灣的其他國家,同時推進核動力潛艦建造等重要戰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