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中國大陸駐美大使秦剛12日到美國國務院拜會副國務卿薛曼,這是他使美以來首度赴國務院洽公,停留約1.5小時;秦剛表示,會談氣氛良好、深入坦承,願努力減少麻煩擴大合作,事情很多一步步做起,當然談到台灣議題,這是中美關係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他向薛曼表達中方在此議題上的立場。
聯合國IPCC前天發布氣候報告引發關注,外界疾呼國內減碳腳步要加快,環團指出,2050淨零轉型是台灣一定要走的路,行政院應站出來統籌落實碳定價制度,否則若只有環保署重視氣候變遷,而放任各部會持續消極以對,台灣將會拖垮全球減碳工作。
5月底全台進入汛期,水情獲得紓解。水利署今天表示,地下水為乾旱時穩定的救災水源,目前包含地層下陷的彰化與雲林地區在內,多數地下水水位已明顯回升,上升幅度最高到近11公尺。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日前發布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IPCC AR6),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經理彭啟明昨日在專家座談表示,政府喊出很大的口號,但卻看不到因應氣候變遷的實際作為,尤其台灣欠缺統整資源的氣候領導力,需要有上位法案來推動。
媒體報導,白宮今天宣布,美國總統拜登將在12月以視訊方式召開領袖民主峰會,邀集世上民主政體領袖共襄盛舉。受邀名單尚未出爐,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3月曾允諾會邀請台灣參與。
聯合國氣候報告提出警告,中研院也示警,過去110年以來,台灣均溫上升1.6度,已超越全球平均1.07度,如果再不減碳,預估最快2060年,台灣恐怕就沒有冬天了。有學者指出,台灣碳排大戶,國營事業佔大多數,其中台電更是全台最大碳排大戶。而《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仍卡在環保署,拖累減碳腳步。
從缺水到淹水,短短幾個月、旱澇齊至的現象,更加證明氣候危機已是現在進行式。當各界激起2500億前瞻治水是否有效的論戰時,比起「不淹水」,追求「不怕淹水」的承洪韌性,或許更是我們該重視的氣候調適能力。
聯合國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昨發布氣候變遷評估報告,直指二○四○年全球將增溫一點五度C,相比過去認為只要積極減碳仍能守住一點五度C的說法,最新報告更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