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會消極面對氣候變遷 環團憂:台灣將拖垮全球減碳

聯合國IPCC前天發布氣候報告引發關注,外界疾呼國內減碳腳步要加快,環團指出,2050淨零轉型是台灣一定要走的路,行政院應站出來統籌落實碳定價制度,否則若只有環保署重視氣候變遷,而放任各部會持續消極以對,台灣將會拖垮全球減碳工作。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鄭楚忻表示,目前台灣的減碳工作上最主要卡在工具不明與部會消極,「如果只有環保署重視,台灣會拖垮全球減碳工作」,其中在有效碳定價部分,沒有碳定價就沒有辦法提高化石燃料成本、提升再生能源的競爭力,也沒辦法讓用電大戶們承擔相應的排碳成本與責任。

除了排碳大戶外,鄭楚忻說,台灣在制定碳定價上已經落後世界許多,目前為止溫管法修法還卡在環保署,甚至連碳定價的原則都不敢擬定。不論台灣要由環保署徵收碳費或由財政部擬定碳稅制度,最關鍵的是每噸碳的費額一定要夠高並符合國際水準,避免出口後又被收一筆碳關稅。

鄭楚忻呼籲,行政院應該負責統籌環保署和財政部,讓有效碳定價制度可以盡快落實,財政部也不應該再逃避責任,必須要站出來承擔。為了台灣產業國際競爭力和環境,政府應該要盡快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並制定有效碳定價,同時公布盤點已久的淨零排放路徑研究和社會大眾溝通。

鄭楚忻說,淨零轉型已經不是做不做得到的問題,而是一定要做,IPCC報告已經表明若不極端減碳,全球升溫肯定會超過2度以上,不可逆的環境衝擊將無法承擔,台灣也無法倖免。

相關新聞

經濟部長龔明鑫16日舉行媒體交流會,提出新治水工程、能源轉型2.0、布局先進科技等政策。能源方面,他表示,...
關稅效應持續擴大,勞動部16日公布最新減班休息統計,本期共有333家企業通報、影響人數7,334人,其中,受對等關稅衝擊的企業為242家,...
史丹佛網路政策中心近期發布研究報告 《不確定性下的監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治理選項》 (Regulating under...
《財劃法》爭議持續延燒。政大財政學系名譽教授曾巨威表示,新《財劃法》釀成朝野對立,朝野雙方應進行協商與合作,並尊重財經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