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拜登政府23日就全球晶片短缺問題再度召開峰會,會中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提出要求業者在未來45天自動提供有關供應鏈相關資訊的計畫,蘋果、英特爾、三星、通用汽車與台積電等業者,預計將會響應此一計畫。
極端氣候防澇抗旱 營建署推廣「都市總合治水」策略 污水處理廠成都市能資源庫。
農委會林務局29日舉辦記者會,多個機關單位共同簽署「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聯盟」(TBIA)合作協議,3年內將整合資料上線,盼資料量衝到亞洲第一。
作家吳淡如一段錄音在line上被瘋傳,吳淡如提到現在小孩不識孫中山,問他們「台灣在日據時期之前是甚麼朝代」?竟回答是荷蘭時期,再之前是猿人的石器時代,令吳淡如哭笑不得。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吳昆財表示,「去中國化」竟造成「去歷史化」,學生沒有時序感,不了解中國,也不了解台灣,可能一兩代都救不回來。
為了拯救環境,各國政府和國際大企業掀起零碳排趨勢,這股趨勢有多強烈?台灣綠能業者形容「這是現在進行式」,無數中小企業非常擔心,若未採用綠電將遭國際客戶「轉單」,紛紛開始布局能源轉型,顯示氣候變遷的連鎖效應,已襲向台灣業界。
大陸全國政協主席汪洋表示,當前兩岸關係發展機遇和挑戰並存,兩岸同胞要從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要繼續致力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
大陸大型企業頻傳財務危機,但最嚴重的訊號並不是這個。金管會主委黃天牧27日在財委會回應立委質詢時表示,已召集金管會各局,一直在檢視金融機構對大陸曝險額,目前看來影響「有限」,但大陸官方釋出的「共同富裕」,對台灣及全球在大陸有投資的金融機構都是「嚴重的訊號」,未來在風險管理上要特別重視。
全球暖化下極端氣候現象加劇、災難頻繁,三大洲近幾周來爆發破紀錄的熱浪、洪水、乾旱,生態系統面臨嚴重危機。於2015年12月12日的《巴黎協定》在聯合國氣候峰會中通過的氣候協議;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準以上低於2℃之內,並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準以上1.5℃之內,確定明確目標,透過每5年檢視減排成績。
5年已匆匆過去,2021年8月10日聯合國IPCC報告考量的五種溫室氣體排放(包括臭氧、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