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將汙染等外部成本內部化」、「反映成本(含外部成本)」與「以價制量」是避免浪費資源、防止環境惡化與氣候變遷的最有效手段。
COP26(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將舉行,環境保護 署長張子敬投書義大利媒體「蟻報」,說明政府正積極推動各項環保綠能政策,期盼達到「淨零碳排」目標。
聯合國的世界氣象組織公布一項報告並嚴正示警,2020年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創下歷史新高。
《工商社論》指出,經濟部長王美花18日赴立法院備詢時表示,我國能源採購是採長期合約,目前供應無虞,「台灣今年冬天沒有缺電問題。」這句話聽起來讓人寬心不少,也順耳多了。的確,天氣突然轉涼,冷氣少開了,用電量大幅下降,也為部長的回答增添不少說服力。
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顯示,24日下午1時11分左右宜蘭縣南澳鄉發生芮氏規模6.5有感地震,也是宜蘭地區30年來發生的最大地震。大台北地區民眾明顯感到劇烈搖晃,北捷也一度停駛。
中國大陸自今年中起,一些地方開始實施部分限電;到八月下旬宣布限電、對高耗能產業限電並限產之省分達廿個;九月下旬限電範圍且擴及民生用電,嚴重衝擊生產活動與人民生計。限電之成因除了電力供需失調,更是源自中央予地方的減碳政策壓力。
聯合國大會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滿五十年,美國國務院官員指中國大陸誤用二七五八號決議排除台灣國際參與,再引討論。據指出,美國行政部門對台灣參與的立場與支持程度不變,仍希望台灣能作為觀察員參與,不涉國家地位;但有部分國會議員支持台灣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21日)討論大潭藻礁爭議,經濟部、環保署及藻礁公投領銜人潘忠政等均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