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限電與兩岸減碳(上)

中國大陸自今年中起,一些地方開始實施部分限電;到八月下旬宣布限電、對高耗能產業限電並限產之省分達廿個;九月下旬限電範圍且擴及民生用電,嚴重衝擊生產活動與人民生計。限電之成因除了電力供需失調,更是源自中央予地方的減碳政策壓力。

在電力供需失調方面,於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之後,中國大陸的工業迅速恢復生產,用電需求大增。在供給面,受限於能源轉型不易,再生能源尚無法穩定、大量供應,火力(主要是燃煤)發電比重仍在七成之上。

然適逢國際煤價大幅上漲、中國與主要產煤國澳洲之關係惡化,以及海運費用高漲,導致大陸煤炭供給不足、燃煤發電成本大增。再加上電價受到中央政府的管制,未能反映成本,使地方電廠欠缺增加發電之動機。故而,缺電與限電就成了必然的結果。

在減碳政策壓力方面,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故成了氣候變遷的眾矢之的。為了彰顯其減碳的決心,習近平在二○二○年九月聯合國大會宣示中國將於二○三○年實現「碳達峰」,並於二○六○年達成「碳中和」(即「淨零碳排」)。

基於此一承諾,大陸自二○二一年起,全面強化「能耗雙控」,嚴控各地能源消耗的總量與強度;並為二○二一年與十四五期間(二○二一至二○二五)設定單位GDP能耗各減少百分之三與百分之十三點五的目標。

然而在實際執行上,地方政府除了減碳,還得兼顧GDP增長的另一績效考核項目,致對能耗雙控之要求,多陽奉陰違、虛應故事,故許多地方之能耗還不減反增。

或許是考慮到第廿六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即將在十月卅一日舉行(習近平原擬視訊參加,近日變卦),大陸須在會上展示其減碳成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八月與九月接續發布了兩份文件,先是點名許多省分減碳不力,繼而祭出問責條款。地方政府在壓力下,為加速達到減碳目標,乃倉促推出了「一刀切」的限電與限產的嚴厲措施。

為紓解限電引發的民怨,大陸近來努力拓展煤源,並放寬電價管制,除了擴大一般用電戶電價上下浮動範圍,對工業用電採行尖峰訂價,且對高耗能行業規定其適用電價得超過浮動上限,以發揮「以價制量」的節電效果。

這些措施雖然暫時或可部分舒緩大陸的缺電與限電現象,但是政府以行政命令對高耗能產業實施限電與限產,料將持續。又長期而言,大陸如何達成其對外宣示的減碳目標,仍須面臨能源供給轉型、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如何兼顧減碳與經濟增長等重大問題的挑戰。

目睹大陸的限電亂象,或有部分國人抱著幸災樂禍、樂看大陸笑話的心理,另有些人等著坐收大陸台商與外資撤資來台之利益。吾人認為更重要的是:台灣在順應國際的減碳趨勢下,應省思如何以大陸的限電事件及減碳作法為鑑,避免重蹈覆轍。

許嘉棟

美國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博士  現任台灣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東吳大學辜濂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 曾任台灣金融研訓院董事長、中央信託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財政部部長、中央銀行副總裁、中央經濟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相關專欄

川普 2.0在「使 美國 再次偉大」與「美國利益優先」的口號下,不斷往外交孤立與經濟保護的方面推出自認對美國有利的措施,...
川普在3月初宣布將把美國政府所持有的加密貨幣做為戰略儲備.隨後國內是否可以考慮把部分外匯存底轉以加密貨幣之方式保有,...
在「令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與目標下,川普正以關稅為手段脅迫各國對美讓利,尤其是與美國存有鉅幅貿易順差的國家。...
金德伯格陷阱指的是國際體系中缺乏一個既有意願又有能力承擔領導職責的國家所引發的無序困境 。此概念起源於經濟史學家金德伯格的霸權穩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