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1218投票日在即,藻礁公投推動聯盟說明,藻礁公投匯集最多公民連署,也是民間發起的第一個環境生態公投,今(15)日舉行「藻礁公投的永續願景」記者會,聯合全台22位保育人士共同發表「藻礁公投願景宣言」,呼籲國人以公投守護藻礁,並提出劃設「南桃園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的要求。
碳定價全球正夯,無論是通過稅收還是排放交易計劃,都能為投入減少碳排放的企業了解成本的管控,牛津經濟研究院指出,由於碳定價是一項複雜的任務,各界糾結於兩個關鍵問題:什麼樣的價格水平才能有效、對經濟成長和通膨有什麼影響。
剛結束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要求二○三○減碳四十五%、二○五○淨零碳排,並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補貼,除了二○五○淨零碳排的國際共識,也漸漸完善淨零路徑的中期目標。民進黨政府卻提出二○二七年以前,每年用電成長二點五%的浮誇用電需求,將導致減碳遙遙無期、難以擺脫依賴化石燃料老路。
基隆協和電廠四部燃油機組陸續屆期除役,台電計畫在外木山海岸填海造陸18.6公頃,興建兩部燃氣機組與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簡稱四接),遭環保團體抗議破壞生態。
編者按: 公投表決倒數,其中含萊克多巴胺(萊劑)的美豬,攸關國民安全需慎重討論。在全民討論期間,總統蔡英文多次指出,如果推翻今年初開放萊豬的政策,台灣可能會失去參與國際經濟架構的機會。對此,我駐世界貿易組織(WTO)前大使賴幸媛接受《風傳媒》獨家專訪指出,「不進口萊豬根本就沒有違反WTO規範!」
隨著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登場,氣候變遷、淨零碳排、再生能源、ESG等衡量國家進步與企業永續經營的重要指標,成為市場熱門關鍵字。
蔡總統以錄影方式在「2021能源願景高峰論壇」上暢談能源政策,期待業界與政府一起努力,達成淨零轉型的願景。
全球氣候峰會(COP26)十一月中旬落幕,兩週內聚集了全球上百位領袖與數萬名各界代表齊聚一堂,研商抗衡全球暖化新的目標與對策,會中並奠定了世界逐漸減少煤碳使用,以及已開發國家大幅增加氣候融資等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