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價怎麼訂?牛津採NGFS模型

碳定價全球正夯,無論是通過稅收還是排放交易計劃,都能為投入減少碳排放的企業了解成本的管控,牛津經濟研究院指出,由於碳定價是一項複雜的任務,各界糾結於兩個關鍵問題:什麼樣的價格水平才能有效、對經濟成長和通膨有什麼影響。

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千差萬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所使用的模型。目前看來,全球金融機構用來估算綠色金融系統網絡(NGFS)的模型最適合,但需注意的是,未來的實際全球碳價格將從目前約0~10美元一噸,上升至600~800美元一噸二氧化碳之間。

同樣關切碳定價問題,台大風險中心正規劃科學家、經濟學家進行對話,為台灣在面對2050淨零轉型國際趨勢中,走出一條適合在地的轉型路徑,尤其對企業、金融機構來說,還需要認識並導入「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評估自家應對氣候變遷的各項風險。很大部份都不是「政府要怎麼規定」,而是「企業要承擔什麼樣的經營挑戰」。

在COP26的議程中,計畫擬訂「碳市場」規則,事關碳交易及碳信用額度的界定與運作。台大風險中心指出,當前碳定價機制,包括碳稅、碳費與碳交易等,在國際減碳趨勢中愈發關鍵,尤其在歐盟宣布碳邊境調整措施(CBAM,俗稱碳關稅)將於2026年正式上路後,更是加快了國際碳定價趨勢的進程。

牛津經濟研究團隊指出,這是連經濟學家都掌握不了的數據或模型,從目前的碳排生態轉變為低碳技術環境,不是單一部門或商品的替代轉換,不能用產業移轉模型替代;另一種可能,是將碳價格等同於碳的社會成本,把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損害明白列為成本支出,但這也是眾所周知,難以估計、且非常不確定的數據。

鑑於估算碳價格的不確定性和難度,牛津經濟研究團隊以全球氣候情景使用的碳價格,以綠色金融系統網絡(NGFS)生成的情景為基準,把隱含碳價格作為實現減排的主要政策槓桿,依此金融模型推估,要實現巴黎協定升溫控制在1.5°C以下的目標,需要將實際全球碳價格升至600~800美元一噸二氧化碳之間。

從目前情境過度至低碳經濟的可行作法,瑞銀集團行政總裁Ralph Hamers指出,到2030年,每年需要3.5兆美元的投資,很明顯只有集體行動才能夠實現這個目標,「如果綠色革命要取得成功,投資者必須發揮主導作用」。

相關新聞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8日將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進行「我國如果要設立國家主權基金,中央銀行與政府相關基金(如四大基金等)所扮演的角色為何?」...
在美台關稅談判之際,近日新台幣兌美元出現「暴力」升值,連2天升幅都超過1元,甚至見到「29字頭」引發市場質疑受到美國施壓,...
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表態,以台灣經濟實力、科技產業發展,具備成立國家主權基金條件,但要先有專法及專業公開透明的管理機制;不願具名學者表示,...
台幣暴升,4月壽險將陷虧損,據透露,六大壽險高層已「口頭」向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提暫行措施,有兩大方向,一、尋找外匯準備金第二桶金的財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