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今年首波梅雨鋒面為全台帶來豐沛降雨,經濟部水利署今天(16日)指出,目前預估自12日到16日的降雨,共可為全台水庫帶來1億3,300多萬噸水量

防疫政策放寬,「0+7」新制17日正式上路,代表確診者同住家人若已打滿3劑疫苗,只要自主健康管理7天、持2天內快篩陰性證明,就能維持正常生活;不過,各項細節改來改去,統整以下五大重點讓大家一次弄懂。

《工商時報》社論整理報導,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針對「我國央行是否跟進美、歐、英、澳等國採行包含升息等貨幣緊縮政策,並調整房地產市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進行報告,對於6月央行是否再跟進美國升息,楊金龍並未正面回應;但對第五波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央行卻出乎意外給了十分明確的方向和答案。

新冠肺炎至今已造成全球超過5億多人感染,死亡人數超過600萬,康復者中14%人會持續有「長新冠」(long COVID)症狀。在台灣,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感染Omicron病毒的患者,雖然多輕症,但對沒有疫苗的兒童與年長者來說,仍要注意「長新冠」帶來的長久傷害!

台灣每日確診人數破萬以超過一週,從疫情爆發就喊著超前部署的指揮中心,從當初要疫苗無疫苗,到今天搶快篩亂象,民眾不斷看到中央政府朝令夕改的循環,不與地方合作,不採納專家建議。防疫悲歌,全民該買單嗎?

編按:CSIS 對美國、亞洲和歐洲的美國公民、學者、以及美國盟友和合作夥伴進行調查,以了解他們對中國政策的看法。包括貿易、安全、人權以及美中關係。美國和美國的盟友普遍認為需要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而不是遏制。結果指出應建立國際聯盟,以應對中國挑戰的持久戰略。

CSIS名譽戰略主席安東尼·科德斯曼研究指出,美國戰略必須繼續關注歐洲和中國。不太清楚的是,烏克蘭戰爭同樣警告美國必須制定真正的全球戰略——並且繼續關注中東等其他關鍵地區。

美國總統拜登20日展開日韓等亞洲行,傳將宣布成立印太經濟架構(IPEF)。黨政高層透露,台灣應有參與的空間,若加入IPEF可望提高我國電動車產業能見度,被全世界看到,並為台灣產業掌握更大市場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