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輕症不要緊?長新冠症狀恐終身影響

新冠肺炎至今已造成全球超過5億多人感染,死亡人數超過600萬,康復者中14%人會持續有「長新冠」(long COVID)症狀。在台灣,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感染Omicron病毒的患者,雖然多輕症,但對沒有疫苗的兒童與年長者來說,仍要注意「長新冠」帶來的長久傷害!

「長新冠」是指民眾感染新冠肺炎後,持續至少四個星期之久的症狀,常見的症狀包括,長期疲倦、呼吸急促、體重減輕與肌肉痠痛等,嚴重可能出現腦霧(注意力與記憶力下降)、睡眠障礙或認知障礙等狀況。

目前醫界對長新冠尚未有標準定義,世界衛生組織(WHO)則提供了參考定義如下:

  • 個案疑似或確診是COVID-19,在發病3個月後,症狀仍持續存在長達至少2個月
  • 無法發現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或其他診斷可以解釋
  • 這些症狀可能是康復後再出現的,也可能是從COVID急性期症狀出現後就一直持續存在的
  • 症狀可能起起伏伏或消失後再復發

台灣方面,精神科醫師蘇偉碩與高醫大博士王文心16日特別指出,Omicron確診病患有相當高的比例會出現「長新冠」症狀,他們建議採「醫病共享決策」模式,進行抗病毒藥物投放,由醫師評估後告知風險,病患簽署同意書決定是否投藥,也特別呼籲家長應替國小學童接種疫苗。蘇偉碩強調,雖然新冠肺炎輕症或無症狀的機率超過99%,但不能因此就掉以輕心。

(圖片來源:報導者)

 

相關新聞

經濟部長龔明鑫16日舉行媒體交流會,提出新治水工程、能源轉型2.0、布局先進科技等政策。能源方面,他表示,...
關稅效應持續擴大,勞動部16日公布最新減班休息統計,本期共有333家企業通報、影響人數7,334人,其中,受對等關稅衝擊的企業為242家,...
史丹佛網路政策中心近期發布研究報告 《不確定性下的監管: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治理選項》 (Regulating under...
《財劃法》爭議持續延燒。政大財政學系名譽教授曾巨威表示,新《財劃法》釀成朝野對立,朝野雙方應進行協商與合作,並尊重財經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