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中國總理李克強昨天稱要「適時運用降準等貨幣政策工具」,加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分析認為,未來中國貨幣政策可能維持一段時間的寬鬆,帶動利率進一步下調。

編按:綜合媒體報導,澳洲央行週二(6日)表示將開始放緩債券購買速度,這是發達國家在退出疫情刺激措施方面的最新行動;中國方面李克強預告降準,支持實體經濟應對大宗商品衝擊;台灣央行則對受衝擊的中小企業採「定向寬鬆」,國內貨幣政策則是維持「適度寬鬆」基調,以兼顧疫情與經濟發展。以下是全球主要央行撤出緊急刺激措施的進展整理:

《彭博社》報導,亞洲各地重新實施對變種新冠病毒的限制,因此削弱了消費者支出,亞洲各地一些最大經濟體的通脹可能會繼續走高。

聯準會(Fed)7日公布的6月決策會議紀錄顯示,與會官員上月普遍認為美國經濟復甦尚未達到出現實質性進一步進展的程度,但一致認為,須為通膨或其他風險實現的可能情況做好採取行動的準備。

據《經濟日報》趨勢觀察,亞洲去年成功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經濟表現稱冠全球,如今隨著西方國家施打疫苗步調遙遙領先,經濟復甦後來居上;台灣因疫苗接種速度緩慢,全球列為後段班,在後疫情時代,經濟勢必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但儘管全台疫情嚴峻,主要經濟持續保持寬鬆,本年通膨還算溫和,決議不調整利率,央行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仍能保5%。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前發布報告,將澳洲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及義大利威尼斯列為瀕危的世界遺產,引發各界對世界遺產正陷入危機的高度關注。

紐西蘭政府科學機構今天表示,隨著氣溫持續以一種與全球暖化一致的模式飆升,紐國今年出現有紀錄以來最熱的6月。

編按:美印太協調官坎貝爾昨(2日)提及中美共存,是中美領導人於10月G20會議期間,有可能進行會唔?據《路透社》報導,坎貝爾表示,中國和美國有可能和平共處,但挑戰是巨大的,中國已經變得愈發堅定自信。在台灣問題上,強調不支持台灣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