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2025年夏日,接續 去年度 的文化思辨、時代風潮,基金會與經濟部水利署協力合作,於6月24到27日假劍潭青年活動中心舉辦【地球公民・未來參與】的暑期營隊,這場青春聚會,共迎來了62位不同領域的青年學子。青年們來自全台灣各大專院校,包含文史哲、傳播、工程、社會科學等不同專業背景,透過多元交流與深度對話,共同探討當代社會議題與環境永續的重要性。
許嘉棟(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東吳大學辜濂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前央行副總裁)
賴清德總統在520就職滿一週年的時刻,宣布將成立台灣主權基金,並強調目前正是最佳時刻,然成立主權基金絕非兒戲,事關國家的財富運用,不該有政治力的干擾,須保持獨立性;也不應由任何政黨或財團來介入,故法規及制度極為重要。
成立主權基金的議題在朝野政黨已經爭議近二十年,...
我們現在談高齡,臺灣在這個時間點,我們高齡的人口在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臺灣的高齡化很特別的地方,是老得快。日本在2008年的時候,老人就佔了20%,主因是壽命不斷在延長,男人的平均的壽命八十四歲多,臺灣比日本少了一點,約八十歲。 可是臺灣高齡化的速度從現在開始,到未來的二、三十年會有一定的跨度,主要的原因不是我們壽命延長得比他快,而是我們的生育率下降的速度比他們快很多。
今年台灣正式進入超高齡化社會,每五人就有一位超過六十五歲。而引以為傲的全民健保剛迎來30周年,就於當前面臨醫護出走、急診爆滿的困境。醫界及公衛體系的專家學者,為了健保能邁向永續,紛紛提出改革建議。其中一個急迫,需要認真面對議題就是,如何讓高齡者活得健康、幸福、自主。
面對數位時代的來臨,余紀忠基金會近年來多次舉辦人工智慧相關研討會,關注科技脈動、追蹤政策走向,更著眼於年輕學子所面對的數位科技與人本之間的變化。 本次跨校論壇,除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等學校攜手合作外,也受到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講座教授莊炳湟院士於2024年在中央大學「余紀忠講座」演講的啟發。他當時提到,AI技術的進展讓人類不得不思考,當人工智慧在某些能力上超越人類時,我們的位置在哪裡?價值又該如何被重新定義?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輔大、台科大等學校學生一起參與。與會講者包含:余紀忠基金會董事史欽泰、工研院副總余孝先、廣達董事長林百里、陽明交通大學教授林一平,台大教授李宏毅,幾位講者在下午展開精采對談;晚間則由政大傳播學院前院長郭力昕接棒,與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前華新麗華不鏽鋼事業群總經牛繼聖、台大新研所副教授蔡蕙如,帶領學生一同討論。
近期觀察COP29會議回歸自然的倡議,仍是雷聲大雨點小,面對氣候調適、減緩,自然解方,台灣相對於那些還要祈求別人幫助的未開發中國家, 因及早為減緩、調適布局,尚有因應的實力,這些實力多緣自於今天出席的老師們,在永續發展上的契而不捨。 氣侯變遷與台灣環境議題的追蹤,基金會走了三、四十年,仍一直在走。我們每年聚集、追蹤、整理相關的學術研究與實務經驗注入,作歸納、也提出建言反思,今天好朋友們的聚集,是傳承、是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