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全球武漢肺炎疫情未歇,各國持續抗疫。法新社彙整官方數據顯示,截至格林威治標準時間16日11時(台灣16日晚間7時),全球至少240萬8243人死於武漢肺炎,至少1億907萬4730人感染。正在對抗新一波變種病毒疫情的英國才剛達成1500萬染疫風險最高的人接種第一劑疫苗的「重大里程碑」,準備展開下一階段接種計畫。然而,根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英國又發現武漢肺炎新變種病毒株,且有一組令人憂心的突變,目前已在10國傳播。

立法院修憲委員會成立多時,但朝野在上會期因萊豬議題對抗,遲未召開第一次會議,修憲委員會能否在新會期順利召開,仍待朝野共識。立法院秘書長林志嘉表示,農曆年後將聯繫各黨團,商討開議後的協商事宜。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證實,透過新冠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取得廿幾萬劑AZ(AstraZeneca)疫苗,如果二月底到貨,三月就可接種。不過,南非卻以該疫苗對南非變種病毒的保護力不足而暫停該疫苗接種計畫,國內專家預估台灣民眾接種AZ疫苗的效果可能也不理想。

《金融時報》報導,疫情導致消費電子行業對晶片的需求激增,晶片製造商應接不暇導致汽車行業又一次遭遇晶片供應危機。德國汽車製造商如賓士母公司戴姆勒和福斯集團旗下的保時捷,正考慮建立半導體庫存,以防往後再發生車用晶片缺貨、造成組裝廠被迫停工減產的危機。此舉可能促使汽車業全面改革已採用數十年的即時生產供應鏈,該體系的設計是減少庫存以降低資金壓力。

東吳大學講座教授薛琦於《聯合報》撰文指出,最近新台幣走強,在央行理事會引起有關「荷蘭病」的討論。其實台灣在三十多年前也得過一次嚴重的荷蘭病,但治愈後體質更佳,值得一述。

新華社報導,在明日出版的「求是」雜誌,將發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文章「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激發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該文強調中國大陸必須從國家戰略高度和進入新發展階段要求出發,全面加強知識產權(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促進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據《經濟日報》報導整理,2020年結束前一天,經濟部投審會發布兩項許可辦法修正內容,外界多只關注到陸資來台規定更嚴格了,但另一項「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投術合作許可辦法」與「審查原則」,為防範台灣專門技術或智慧財產權可能外流增定新規,威力也不小;修法說明強調,這麼做是為「避免損及我國產業發展」。

美國總統拜登的內閣人選逐漸到位,對中國大陸的政策團隊也已成形,這些成員彼此的淵源很深,也各自「術業有專攻」,專精領域包括氣候、人權及貿易政策。但他們能否磨合與攜手合作,將決定新政府是否有統一的中國大陸政策,避免出現分歧而讓北京有機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