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美國總統拜登政府8日揭示最新的因應氣候變遷政策,計劃在2050年前,達成太陽能佔全美電力供應45%的目標。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 26)下月底召開。英國智庫學者指出,中國是全球應對氣候變遷成敗的關鍵因素,由於事涉廣大公共利益,整體關係惡化仍不該影響西方與中國的相關合作。

水利署規畫在台南將軍區青鯤鯓興建海水淡化廠,昨天開說明會遭到不少居民質疑,集體離場表達不滿。

編按:《紐約時報》外交專欄專欄作家湯馬斯•佛里曼撰文指出美國對華政策的隱憂,他提出二點反思,一是美國與中國的競爭或衝突是哪些方面,在崛起的大國和維持現狀的大國之間是不可避免的,明智的政策可以抑制什麼?二是中國絕不能再依賴美國的先進技術,令北京不惜一切代價自製,造就更具侵略性的中國,他並引述地緣政治諮詢公司創辦人建議思考的三個基本問題呼應。

編者按:日前媒體報導,習近平的深度革命,中國大陸從「嚴格監管」、「國企介入民企」到「共同富裕」政策,陸學者敢言提出預警,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6日公開喊話,強調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現在沒有變,將來也不會變,必須大力支持,使其在穩增長、穩就業等發揮更大作用;人民日報也再次重申「三個沒有變」 穩定發展經濟。

面對氣候變遷,台灣不是大旱就是大雨,即便砸下重金建造治水工程,似乎仍不堪一擊。水利專家表示,台灣過度迷信工程,但事實上再完善的建設,仍然無法阻擋極端氣候的威脅,未來的防災思維,可能必須轉變為如何預警、疏散與保命,財產已不再是第一考量。

全球暖化導致氣候異常,近來已經成為商品期貨價格飆漲的原因之一。

聯合國呼籲澳洲在2030年前逐步淘汰石化燃料,不然氣候變遷將對澳洲經濟帶來嚴重打擊,但澳洲政府表示未來將繼續生產與出口煤礦,直至2030年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