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股市「失去的33年」

由世界主要股票構成的MSCI全球指數在同一期間上漲至5倍以上。不管是歐美股市,還是印度和韓國股市,2021年全球股市相繼刷新歷史高點。但日經平均股指不到1989年底的8成。即使刨去當時處於泡沫期這一因素,這麼長時間沒有突破歷史最高點的情況仍屬罕見。

日本股市的「沉淪」敲響了日本在世界經濟中影響力減弱的警鐘。

據QUICK FactSet統計,日本國內生産總值(GDP)佔全球整體的比例在1994年達到約18%的峰值後,一路下滑,2018年以後跌破6%。在股票總市值排名全球500強企業中,1989年有203家日本企業,而2021年11月只剩下31家。

如果放任不管,還會進一步下降。因為日本在催生創新的研發投資上落後。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統計,從2000~2019年研發費用的增幅來看,美國和德國為70%,韓國為4.5倍,中國達到12.9倍,而日本僅為30%。在金額方面,日本也被中國超越,與德國和韓國的差距也在縮小。

日本為何會不停倒退?筆者與世界各國的市場相關人士討論後,得出了導致日本人喪失危機感的「兩個錯覺」。

一是「人均GDP在增長」。在日本人口明顯減少的最近10年,人均GDP增加了14%。如果人口繼續減少,人均GDP今後還會增加,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還很富裕」。

二是「日本企業在增長」。日本上市企業2021年4~9月財報刷新了歷史最高收益,克服了新冠疫情的影響。

但如果站在「外界角度」來重新看待這兩點,解釋就會完全相反。就富裕程度而言,日本不同於其他已開發國家,收入持續停滯不前。隨著日元貶值和物價上漲,按照日元計算的美國物價1年內上漲了1成以上。如果有人時隔許久在今年出國旅行,可能會開始心疼開支。

企業方面,外國投資者表示「全球都比以往更賺錢了」。日本2021年的推算收益增長率(息稅前)為28%,低於美國(47%)和歐洲(54%)。相對於銷售額的利潤率和凈資産收益率(ROE)也比亞洲其他地區低,不會被投資者選擇。

股價也印證了這種格局。索尼集團、日立製作所和奧林巴斯三家企業現在是代表日本的績優股,總市值也比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底增加。但他們與各自的競爭對手韓國三星電子、德國西門子和推出手術輔助機器人「達文西」的美國Intuitive Surgical存在差距。

如果一直安於現狀,矛盾不斷累積,日本將不得不付出代價。市場相關人士之間認為,超出預期的通貨膨脹會是日本人注意到危機的契機。

增長力比各國都差的日本很難收緊貨幣政策,也有觀點預測日元會貶值。如果日元持續貶值,能源等進口價格上漲就會壓迫生活。如果日本銀行(央行)為了平抑物價而停止貨幣寬鬆,那麼長期利率就會上漲。日本經濟遇冷,日本政府的利息負擔加重,會導致財政惡化。

防止出現這種困境的關鍵在於企業的增長。前面介紹的3家日企也握有終結企業失去的33年的處方。那就是排除積弊、重新審視存在意義、直面股票市場而重生的經歷。

索尼和日立在2008年雷曼危機以後出現了動搖經營的鉅額損失。奧林巴斯財務造假也公之於眾。三家企業都經歷過接受投資者的批評、鎖定主業、決定出售歷史悠久的業務,從而得以翻身的過程。

2021年暴露出來的現實是,日本還有一些企業不像上述那樣。東芝持續隱瞞雷曼危機後的損失,結果遲遲未能重建經營,一直在迷失。三菱電機一直沒有改正80年代出現的質量問題。瑞穗金融集團也沒有公開2018年出現的系統障礙。

如果日本企業進行改革,提高企業價值,日本股票會像美國GAFA(谷歌、蘋果、臉書、亞馬遜)一樣,從全世界吸引資金,也不會發生光是導致通貨膨脹的日元貶值。家庭收入達到2000萬億日元的金融資産會轉移到日本股市,隨著股價上漲,家庭會變得非常富裕。在資本主義新形態形成之際,失去的時代也將終結。

相關新聞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本次會議主要內容涉及三大面向: 一是決定今年7月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
主要受內外需持續向好拉動,大陸4月財新服務業PMI微降至52.5,符合預期,但服務業就業指數連續三個月位於收縮區間,...
  針對美元升值所導致的本國貨幣貶值,亞洲各國加強了防禦姿態。除了被猜測進行外匯幹預的日本外,印度尼西亞也已經實施幹預。...
大陸商務部上周在北京舉辦全國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培訓班,幫助各地商務主管部門加強學習領會,深入交流互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