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地球公民基金會等環團今天舉辦記者會,呼籲行政院納入公民團體建議,盡快將溫管法修法草案送入立法院。
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經濟學教授羅比尼認為,2021年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但大部分國家的經濟成長都能超越潛在水準,金融市場更強勁回升;展望2022年情勢可能較為艱困。疫情不確定性與風險意識仍將壓制需求,使供應鏈瓶頸更加嚴重,再加上超額儲蓄、報復性需求,以及寬鬆貨幣與財政政策,已大幅推升通膨,多重風險集結恐釀大風暴。
美國國會大廈暴動屆滿一年,史丹佛大學高級研究員弗朗西斯·福山認為,美國當今最大的弱點在於其內部分歧,保守派專家前往不自由的匈牙利尋找一種替代模式,在共和黨中,把民主黨當作比俄羅斯更大的威脅的人數量之多令人堪憂,拜登表示,川普「試圖阻止權力的和平轉移」,未來這樣的暴亂在美國「永遠不會再發生」。
國際美元指數2021年全年飆漲6.88%,但新台幣對美元還是升值2.95%,居主要非美貨幣中最強,反應在台北外匯市場發展基金會最新公布的2021年12月新台幣名目有效匯率指數(NEER)衝高至122.83、創歷史新高,實質有效匯率指數(REER)也上揚至100.15的七年來次高。
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洪奇昌撰文指出,RCEP生效後對台灣部分傳產如石化、鋼鐵、工具機與紡織業可能形成壓力。未來台灣相關貨品進入RCEP國家,光是關稅因素就可能使得台灣產品銷往中國大陸的價格競爭力不如東協國家,台灣產品銷往東協的價格競爭力可能不如中國大陸;以外貿作為經濟支柱的台灣沒有迴避國際自由貿易的空間。
美國聯準會(Fed)公布 12 月會議紀要顯示,在高通膨背景下,最早可能在 3 月開始升息,此外 Fed 也預期在今年開始升息後的某個時間點,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
綜合媒體報導,由於運費、勞工和原物料的成本不斷上揚,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今年1年將上漲4.5%,全球食品製造商計劃在2022年調漲售價,從咖啡、零食再到美乃滋,各式產品將無一不漲。如何面對通膨問題,仍是全球經濟的重要課題。
編按:央行如臨大敵,外資熱錢不斷流入,除推升台股外,並將新台幣匯率推上27.5字頭高點;迫使央行大舉進場買匯調節,進而促使匯市豬羊變色,央行大戰熱錢結果,使匯市一天內爆出18.975億美元的成交大量,預估農曆年前,新台幣匯率仍有挑戰27.5元關卡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