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台積電全球布局成功跨一大步,斥資86億美元(約新台幣2,714億元)的熊本一廠24日正式開幕,將導入12/16奈米和22/28奈米製程。創辦人張忠謀表示,對一手培育成長的台積電充滿驕傲,在各方協助下,五年內將想法化為具體,相信JASM能進一步提升晶圓供應鏈韌性,台積電將持續引領AI時代晶片公司開創未來。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做法,其值得臺灣學習之處有三:其一為MAS永續金融分類標準首創轉型概念,可以減少「漂綠」或「漂轉型」風險;其二為簡化永續分類類型並以綠、琥珀及紅色作為辨識,使企業更易理解及接受,其三為可強化與國際永續分類標準之互通性。

中國兩會將於3月舉行,「全年經濟成長率目標」是外界關注焦點。雖然有傳言指出將與去年「5%左右」的目標持平,然而今年中國過半省市的目標不及去年,分析認為全國目標恐怕也會低於5%。

行政院會今(22)日將拍板「桃竹苗大矽谷計畫」。據了解,方案為4年期,從今年開始推動。內容聚焦半導體、電子、智慧物流、生醫等核心戰略產業,首年投入資金破百億元,加上交通等基礎建設,規模逾千億元,預計帶動6兆元產值、創造14萬人就業。

攸關企業荷包的資源循環促進費,最快也將在2025年起徵, 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署長賴瑩瑩表示,資源循環促進法草案預計3月底前預告,並在立法院下個會期送入審查。亦即,如果一切順利,2025年產業界將同時面臨碳費跟資促費的雙重負擔。

環境部2025年起將向排碳大戶徵收碳費,碳定價受各界關注。環境部表示,2024年2月底將組成碳費審議會,委員共21名,包含六名公民團體代表,3月底就會推出碳費費率草案。碳費初步擬採三級費率,未來業者若採用SBTi歐盟減碳標準,不排除可享有一半以上,「非常非常大」的折扣費率,對產業將頗具誘因。

經濟部3月將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傳出4月份開始可能全面調漲電價,除了工業用電外,一般民生用電也將調漲。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台電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經濟部長王美花則重申雖未定案,但也坦言台電目前持續虧損,若沒政府撥補或調漲電價,年底可能會有財務危機。

兩岸金廈海域爭端升溫,中國大陸昨至少出動六艘海警船巡查金廈海域,並在金門大二膽海域、五通水道附近,強制登船臨檢我方觀光遊艇約半小時,金門海巡隊獲報後派遣艦艇前往護航,伴隨觀光船返回金門。陸委會昨晚證實,針對快艇翻覆案兩名留置陸籍人員,主管機關已安排於今日依法令遣返,呼籲陸方有關部門提供相應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