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自2月份農曆春節以來中國及香港市場都出現大幅度的修正行情,直至5月下半月開始,不論中國或是香港股市才開始出現回升反彈行情,但過去幾個月,儘管市場擔憂中國會實施貨幣緊縮政策加速市場下跌幅度,外資都呈現買超狀態,尤其近半個月外資買超速度加大。

歐盟的疫苗護照系統基礎設施6月1日將準備就緒,預定在7月正式啟動。歐盟執行委員會5月31日提議,應容許14天前完全接種過疫苗的民眾在歐盟國家之間旅遊時,不需接受病毒檢測和隔離。另外,在即將召開的G7會議上,英國首相強生呼籲應盡快對疫苗護照達成協議。

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台灣疫苗嚴重不足,目前施打率僅有1%左右,雖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保證,今年(2021)8月底前會有1,000萬劑疫苗到貨,但許多地方政府認為緩不濟急,紛紛向中央表達要自行向國外採購疫苗,也有民間企業希望採購疫苗。

編按:綜合媒體報導,聯準會(Fed) 副主席克拉瑞達25日表示,討論縮減量化寬鬆(QE)規模的時機日漸逼近,前財長美國前財長批Fed慢半拍,憂防範通澎失控,當經濟學家和決策者正激烈辯論,刺激寬鬆貨幣所引發通膨同時,許多企業表示,進口關稅也是可歸咎之一,華府財表示以半導體政策指出新方向。

編按:日前歐洲議會凍結中歐投資協定案,中歐關係進入低谷,中國開始對歐洲友好與合作的說服工作,察哈爾學會國際輿情研究中心秘書曹辛於《金融時報》撰稿指出, 一連串動作凸顯了中國改善中歐關係的誠意,由於當前歐盟方面的現實狀況,打破中歐關係僵局的主動權實際上在中國手裡。

編按: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撰文指出,有人認為各國各自為政的疫苗接種工作將會戰勝全球疫情,這種想法是愚蠢的。抗疫是一場全球戰爭,富國應抓住機會打贏這場戰爭,他針對疫苗接種工作提出三點建議。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高中以下學校採「停課不停學」已兩周。一名家長表示,他家孩子的課表「周一到周五每節課(共35節)都是自主學習」,全無遠距教學,老師也沒提供自主學習材料,形同放牛吃草。教育部表示這樣沒違規,各校可採彈性的課程、教學與評量方式,以從寬認定為原則來處理。

位於印度洋上的塞席爾,是一個位於非洲大陸、馬達加斯加、馬爾地夫之間的島國。在新冠疫情席捲世界之後,塞席爾在國際媒體的曝光率卻意外大為提升,因為塞席爾到目前為止仍保有「新冠疫苗接種率全球最高」的榮銜,根據群體免疫的理論,超過71%國民已接種新冠疫苗的塞席爾,應該早已脫離了新冠病毒的魔掌。可惜結果卻事與願違,全國不到10萬人口的塞席爾,進入5月後的每日確診數仍在數百乃至千人上下打轉,不但沒有一點「群體免疫」的跡象,甚至比起4月的疫情惡化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