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美國總統川普表示,他打算對「所有國家」實施對等關稅,「沒有聽說外傳什麼15國,十或15」。他一句話推翻4月2日公布的關稅對象可能僅限部分國家的猜測。

行政院會本月27日拍板《個資保護委員會組織法》草案,明定個資會等同中央三級獨立機關,採合議制運作,力拚8月成立;另外個資法也將配套修正,增訂公務機關應設置個資保護長,及落實個資事故機關通報義務。

金管會有感推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分別向財政部、央行、國發會、環境部、經濟部、法務部6大部會爭取11項政策鬆綁, 央行則在30日出爐的書面報告中獻策,直言台灣近10年累計超額儲蓄超過新台幣30兆元,是帶動資產管理規模增加的力,資金不虞匱乏,成功關鍵在於須先形成「資產管理產業生態圈」。

 台灣金融市場將於4月迎來兩大考驗, 一是美國川普政府4月2日啟動的對等關稅,二是美國財政部4月間發布的匯率報告。 中央銀行副總裁朱美麗27日強調,對等關稅優先談判對象的兩大關鍵指標,第一項就是對美國貿易入超是否龐大, 台灣去年是美國第六大的貿易入超國,確實要審慎應對台美貿易爭端風險升高情勢 ,至於匯率操縱國部分,她強調,央行對匯率報告的三項量化指標均有所因應。

賴清德 總統13日宣布中國大陸是境外敵對勢力,並提出5大國安威脅和17項因應策略。中研院 院士 陳培哲等75位學者今天提出聲明,指出總統賴清德就任後不斷用民粹主義凝聚支持者向心力,台灣的言論自由空間快速遭到壓縮,時代的思想審查已降臨台灣上空,並呼籲民進黨政府懸崖勒馬。

陸配 「 亞亞 」劉振亞因武統言論遭處分限期離境,引發社會對 言論自由 的爭辯。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羅世宏昨受訪表示,「現在有相當數量的人民對現況感到焦慮與不安」,七十五位學者也有這方面的憂慮,社會不應該動不動就貼人侮辱性標籤,到現在網路上都有人要亞亞全家滾回大陸、殺陸配等,這些不理性極端言論,難道沒有比武統更可怕嗎?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25日出席《2025國鼎論壇》能源永續論壇時再度強調能源政策的重要性。他表示, 能源政策關乎國家安全、經濟發展與產業競爭力;若產業面對的是高成本、低效率的電力,那這國家經濟跟產業,甚至民生恐怕都不樂觀。而核能只是一項工具,應被視為科學、理性問題,而非信仰,是若用現代技術、現代科學如果可以駕馭的話,願不願意面對的選擇之一。

為對抗塑膠汙染,環境部推動14類場所需付費取得購物用塑膠袋等多項減塑措施,也在去年宣布欲拉長4項塑膠製品禁限用時程並擴大限塑品項,然經濟部數據顯示,2024年塑膠袋生產量31萬6905公噸、內銷量23萬4034公噸,雙雙創下近5年來的新高。環團指出,國人網購、外送及餐飲外帶導致塑膠袋產銷量不斷增加,呼籲將外送平台納入限塑範疇,不得免費提供塑膠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