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幣暴升!壽險業求救 主委彭金隆態度保留

台幣暴升,4月壽險將陷虧損,據透露,六大壽險高層已「口頭」向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提暫行措施,有兩大方向,一、尋找外匯準備金第二桶金的財源,二、調整匯率計算,如AC部位不評匯率或採匯率均價計算,惟彭金隆態度全保留。

金管會認為,各業者提出的暫行措施全都違反財報會計準則,金管會關切是否有清償能力、流動性等立即性危機,「財報難看只是帳面虧損,並沒有立即性危機」,暫不會因財報難看做甚麼調整。

壽險公會初步提兩大建議案,一、提前適用接軌IFRS17權益有利影響數,二、匯率採半年或一年均價,但這僅適用RBC填報,不適用財報,換言之財報虧損仍未解決。

金管會5日起急召前六大壽險業,了解台幣暴升對其清償能力、流動性衝擊及各業者因應措施。這前六大壽險是國壽、富壽、南山、台壽、凱基人壽和新壽,全都是董事長出席,全程由彭金隆主持。

壽險業者認為,這波台幣暴升衝擊最大的「財報」,光4月以來台幣暴升至今,已全數吃掉壽險業前三月賺的,且還會倒賠,4月壽險獲利將面臨虧損。

尤其是拿來「雨天撐傘」的外匯準備金水庫,4月至今幾乎全部耗盡,等於在這波台幣狂升暴雨中,壽險業根本無傘可撐,部分沿用舊制者還得面臨碰到20%底線得增提慘況。3月底全體壽險業外匯準備金餘額為2,836億元。

壽險圈估算,台幣光升1%,前六大壽險業匯損就達450億元,4月至今光前六大壽險淨值和獲利損失恐逾千億元。業者憂,一旦大虧,將重擊股價,市場信心危機恐一觸即發。

一家壽險高層坦言,2022年美國暴力升息,手握大量債券的壽險業面臨龐大評價損失,讓業者淨值轉負,當時金管會以「資產重分類(指債券轉入AC不評價)」化解淨值危機。時隔三年,2025年危機並非RBC(資本適足率)、淨值比或流動性,而是財報(損益表),在各壽險業外匯準備金水庫耗盡、避險比率拉高又增加避險工具成本等夾殺下,業者面臨龐大虧損壓力,盼金管會出手相救。

據透露,前六大壽險高層提出建議有兩大方向,一、尋找外匯準備金第二桶金,公會建議提前適用接軌IFRS17權益有利影響數。二、調整匯率計算方式,提議壽險帳列八成AC部位的債券,全都不要做匯率評價,或是從目前月底匯價計算,改以匯率均價。


延伸閱讀:

緩和壽險業衝擊 學者建議以重分類方式 因應美債減損

 在川普關稅必然實行下,新台幣匯率走升已在預估之內,台灣的壽險業資產受損首當其衝。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張士傑指出,外匯避險成本高漲直接影響投資獲利表現,早先因傳統避險工具成本過於昂貴,利用「替代貨幣避險」(Proxy hedge)策略,即用新台幣兌韓元,再以韓元兌美元匯率避險的作法,在川普貿易戰舖天蓋地下,仍充滿不確定。

 張士傑指出,如果接下來一直發生新台幣暴升,現在的避險工具也都失效,只能再想針對企業財報、9號公報等去調整,就像3年前美國聯準會暴力升息,壽險業持有美債資產減損以重分類方式因應。

 「不好的環境,要用不同的策略,以前不能用的對策,主管機構現在可能要重新考量。」張士傑說,壽險業長期調整資產結構,才解決了利率問題,匯率是一個十分無解的題,新台幣匯率短期央行可以代擋,為了因應長期的升值,應趁著新台幣貶值時,增加匯率變動準備金的水位。

 對於一般廠商,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創會理事長黃齊元建議,這一波就順水結束產品製造,改成為到國際間進行企業併購,發揮跨國產業管理的專長。他還強調,新台幣匯率過往的波動低,央行維持「匯市秩序」,廠商沒學到「功課」,明明做了很多國際生意,卻都採自然避險法,把外幣放在外國金融機構、由海外財務調度,這些做法無法因應現階段川普關稅反覆無常帶來的市場震盪。黃齊元建議,台商有產業豐厚經驗與市場判斷能力,再只單純做出口生意會受重傷,轉型升級成為企業併購為主軸,也沒有脫離產業發展。

 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指出,在美國川普政府主導下所啟動的對等關稅政策,已經成為迄今對全球影響最廣泛的貿易限制措施,並持續加劇全球市場不確定性。此一變局之下,不僅重塑全球貿易格局,更加劇企業對供應鏈脆弱性的關注。

相關新聞

在美台關稅談判之際,近日新台幣兌美元出現「暴力」升值,連2天升幅都超過1元,甚至見到「29字頭」引發市場質疑受到美國施壓,...
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表態,以台灣經濟實力、科技產業發展,具備成立國家主權基金條件,但要先有專法及專業公開透明的管理機制;不願具名學者表示,...
新台幣近期失速爆升引發恐慌,市場對關稅戰升級為貨幣戰的憂慮成為現在進行式,新台幣短短兩日升值達1.872元,不僅衝擊出口商獲利,...
新台幣2日暴衝逾3%,各界擔心5日是否會看到2字頭,學者示警低毛利的企業經營風險大增,可能會有無薪假、裁員的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