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一) 國土監測,基本資料不足

「有人問,如果莫拉克颱風這場雨下在臺北,結果會如何?」我的看法是,臺北地區的洪水預警系統相當不錯,如果這場超大豪雨真的下在臺北,情況應該不會像南部如此手忙腳亂。但可惜的是,臺北以南地區,就完全沒做洪水預警系統,因為沒有資料。好的預警系統,背後一定要有完整的資料庫,然而過去大家都不重視資料的蒐集,比方說福衛二號衛星天天飛過臺灣的上空,其所收集到的龐大資訊,卻都沒有成為國土規劃的憑據。...

高雄市政府今(27)日召開永續發展會議第二屆第一次大會,發布最新人事,副召集人余範英於6月聘任,任期自102年3月至104年2月,同時,今日會議通過「2013高雄市低碳城市行動計畫」及「生物多樣性短中長程推動行動方案」討論案,期許持續推動城市發展,打造高雄為健康低碳綠色生態城市,展現邁向綠色首都更進一步的願景與決心。

會中分享高雄市「太陽光電推廣成果」、「30分鐘生活圈─交通轉運中心建置計畫」、全國首創的「高雄市綠建築自治條例」及「...

安排了一系列的台灣西南部濕地的訪視行程,首站來到嘉義鰲鼓,距離上次造訪已有九年多了。鰲鼓是日據時代,日本人最早開發的海埔新生地,它的形狀是根據海埔新生地屯墾的黃金比例設計的,曾是台灣人定勝天的典範。經過百年的演變,隨著開發觀念的與時俱進,不同的政府為它勾勒出不同的面貌,或為農場、或為工業區、或為自由貿易區、甚至一度淪為空軍訓練瞄準場,但終究不敵颱風之摧殘,加上附近長期超抽地下水引起嚴重地盤下陷,海堤破損、閘門毀壞、海水倒灌,成了鰲鼓揮之不去的夢魘。...

臺灣在2002年制定通過了環境基本法,今年剛好是環境基本法通過的十週年。值此之時,中國大陸也在討論環境保護法的修正,並對這部法律的功能與定性有相當尖銳的辯論。

台灣大學法律系葉俊榮老師長年關心台灣政府組織改造和環境議題,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藉此次半年刊發行之機會,整理葉俊榮老師過去在專題演講及公開會議時,對於政府改造的看法及評論,由政府組織再造來談國家發展。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 slogan ,蘇杭是魚米之鄉,也是中國人夢寐以求的烏托邦。蘇杭之所以能成為魚米之鄉,關鍵在它是由大片濕地及綿密水路所組成的水鄉澤國。這些都是千百年來長江泛濫及改道所形成的沖積扇,純樸的農民也發展出一套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與態度,在平時濕地是糧倉,可以生產出各式各樣的作物及魚、蝦、蟹,這就是所謂的水八仙。但在洪水泛濫時,濕地又是最佳的滯洪機制,因為有它的存在,洪水災害相對的減輕許多。...

現在因應氣候變遷的對策口號化,節能減碳人人都能朗朗上口,但零零總總的節能減碳措施和「減量目標」完全對應不起來。

自上月以來,舊金山灣區居民即可自地方電視台的系列報導中,詳細得知本區水資源的相關歷史與現況.比方,遠在九十年前,自Hetch Hetchy 大壩規劃及建設以來,其間開發vs.保育的爭議即從未稍歇,甚至於今猶存,而事實上,該水庫卻一直是灣區最為重要的飲用水源,供應著此區總人口超過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量。

相形而言,目前正也提供著大台北數百萬居民飲用水的翡翠水庫,其由來過程的介紹一向即少獲媒體青睞,更遑論藉盛典難得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