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珍重再見

記得二年多前受陳冲院長之命由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轉任內政部部長也是這初春的時期,從一個小部會轉任這號稱天下第一大部的內政部,確實是項挑戰。不論是立法院的備詢或平日政務的推動,非得要有三頭六臂方能游刄有餘。所幸內政部在歷任部長調教下,是一支有著優良傳統,同仁素質優秀的團隊,二年多來我們完成了許多關鍵性的政策與計劃,贏得社會的認同與長官的嘉許,在一片低迷的民調中,我們永遠一枝獨秀,獨佔鰲頭,為此我要深深的一鞠躬,...

算算日子,從1986年二月到台大報到至今也有二十七個年頭了。中間三度借調到省政府、縣政府及中央政府工作。雖然每週都會回學校上課、指導學生論文,但總覺得有一種很深的疏離感。兩個全職的工作(但只有一份薪水),常讓我有時空異位,角色錯置的感覺。每次路過座落在長興街的環境工程研究所,總會不自禁的望著三樓於幼華教授的辦公室,只是於老師已退休多年,近年來更長住美國,那熟悉辦公室的窗戶已不再透出燈光,停車場上也看不到他那部車齡超過二十年的老爺車。駐足良久,...

(一) 國土監測,基本資料不足

「有人問,如果莫拉克颱風這場雨下在臺北,結果會如何?」我的看法是,臺北地區的洪水預警系統相當不錯,如果這場超大豪雨真的下在臺北,情況應該不會像南部如此手忙腳亂。但可惜的是,臺北以南地區,就完全沒做洪水預警系統,因為沒有資料。好的預警系統,背後一定要有完整的資料庫,然而過去大家都不重視資料的蒐集,比方說福衛二號衛星天天飛過臺灣的上空,其所收集到的龐大資訊,卻都沒有成為國土規劃的憑據。...

高雄市政府今(27)日召開永續發展會議第二屆第一次大會,發布最新人事,副召集人余範英於6月聘任,任期自102年3月至104年2月,同時,今日會議通過「2013高雄市低碳城市行動計畫」及「生物多樣性短中長程推動行動方案」討論案,期許持續推動城市發展,打造高雄為健康低碳綠色生態城市,展現邁向綠色首都更進一步的願景與決心。

會中分享高雄市「太陽光電推廣成果」、「30分鐘生活圈─交通轉運中心建置計畫」、全國首創的「高雄市綠建築自治條例」及「...

安排了一系列的台灣西南部濕地的訪視行程,首站來到嘉義鰲鼓,距離上次造訪已有九年多了。鰲鼓是日據時代,日本人最早開發的海埔新生地,它的形狀是根據海埔新生地屯墾的黃金比例設計的,曾是台灣人定勝天的典範。經過百年的演變,隨著開發觀念的與時俱進,不同的政府為它勾勒出不同的面貌,或為農場、或為工業區、或為自由貿易區、甚至一度淪為空軍訓練瞄準場,但終究不敵颱風之摧殘,加上附近長期超抽地下水引起嚴重地盤下陷,海堤破損、閘門毀壞、海水倒灌,成了鰲鼓揮之不去的夢魘。...

臺灣在2002年制定通過了環境基本法,今年剛好是環境基本法通過的十週年。值此之時,中國大陸也在討論環境保護法的修正,並對這部法律的功能與定性有相當尖銳的辯論。

台灣大學法律系葉俊榮老師長年關心台灣政府組織改造和環境議題,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藉此次半年刊發行之機會,整理葉俊榮老師過去在專題演講及公開會議時,對於政府改造的看法及評論,由政府組織再造來談國家發展。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 slogan ,蘇杭是魚米之鄉,也是中國人夢寐以求的烏托邦。蘇杭之所以能成為魚米之鄉,關鍵在它是由大片濕地及綿密水路所組成的水鄉澤國。這些都是千百年來長江泛濫及改道所形成的沖積扇,純樸的農民也發展出一套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與態度,在平時濕地是糧倉,可以生產出各式各樣的作物及魚、蝦、蟹,這就是所謂的水八仙。但在洪水泛濫時,濕地又是最佳的滯洪機制,因為有它的存在,洪水災害相對的減輕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