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受到能源價格大漲影響,歐元區前三大經濟體德國、法國與義大利9月通膨率進一步躥揚,德國通膨升至近30年新高紀錄,法義亦創下10年新高水準。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提出「共同富裕」、「三次分配」等觀點,引發大陸富豪圈的捐款潮,也令外界認為官方政策具有強烈針對性。大陸中央財經辦副主任韓文秀26日指出,所謂「共同富裕」是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先富帶後富,不搞「殺富濟貧」。
9月中秋前夕,大陸政府的「能耗雙控」(即能耗強度、能耗總量)政策在各地吹起限電停產風暴,令企業生產步調大亂,近期飆漲的煤炭價格更是助推政策衝擊力。儘管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已在9月30日表示,要保證能源電力供應,但市場擔憂,這或許已對大陸經濟增長帶來不利影響。
歐美英央行示警,供應鏈瓶頸可能持續惡化,進一步推升通膨走高,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同時預期,通膨壓力可能延續到2022年。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施行迄今近1年半,隨著全球各國開始走向與病毒共存,該條例是否應重新檢討引發外界關注。立院九月三十日召開公聽會,多數與會學者主張,該條例除了欠缺明確原則,也沒有最長時間限制,立法院應思考修法。
外媒報導,美國距離史上首次聯邦債務違約,可能只有數周之遙:這一天可能發生在10月19日前後。
全球貨幣政策已經從放鬆轉向收緊。上周繼挪威之後,巴基斯坦、匈牙利、巴拉圭及巴西等四個新興經濟體相繼升息,美國聯準會(Fed)與英格蘭銀行(央行)也明示貨幣政策將趨於收緊。各國央行已不再「使盡渾身解數」,以確保家庭、企業及政府能夠以超有利的利率借到資金。
東吳大學講座教授、前經建會副主委薛琦於《聯合報》撰文指出,通膨完美風暴已然成型,形成主因有:全球化的退潮、供應鏈成本增加、環保意識抬頭令生產成本增加、當國際運費受疫情影響大幅飈升、疫情對各產業影響有正有負、最後一項會推升通膨的就是工資。以上衝擊「通膨還是暫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