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央行示警 斷鏈惡化推升通膨

歐美英央行示警,供應鏈瓶頸可能持續惡化,進一步推升通膨走高,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同時預期,通膨壓力可能延續到2022年。

鮑爾雖然認為通膨最終將會緩和,不過他29日在歐洲央行(ECB)舉辦的線上論壇表示,預期目前的通膨壓力可能延續至2022年。

鮑爾表示,供應鏈瓶頸並未好轉,甚至還有些惡化,這種情況令人洩氣。預期供應鏈中斷可能會持續到2022年,並讓通膨揚升的時間超出原本預期。

聯準會偏好的通膨衡量指標-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目前來到30年高點。鮑爾與多數聯準會官員認為,一旦供應鏈瓶頸緩和且需求回復至疫情前的水準,通膨便會回降。鮑爾29日仍表示,預期2022年的「經濟成長相當強勁」。

不過美國官員近來也發現,通膨走勢並未如聯準會預期的短暫。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日前上修2021年的通膨預測,由6月預估的3%上調至3.7%。

歐央行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的看法與鮑爾相似,她表示,過去幾個月來發生的供給受限與供應鏈中斷,似乎會持續下去,部分產業的狀況甚至可能惡化,例如航運和貨物處理等。

拉加德表示會密切注意通膨走勢,但她亦指出,沒有理由相信物價上漲不會回落。她相信通膨終究是短暫的,歐洲央行不會「過度反應」而撤除貨幣寬鬆或者調升利率。

出席論壇的英國央行總裁貝利(Andrew Bailey)表示,他將「密切觀察」通膨預期。

雖央行能控制物價,但卻無法介入短期供應鏈中斷,只能等待情況好轉。誠如貝利所言,「貨幣政策無法解決供給面衝擊,無法生產晶片、創造風力或帶來卡車司機。」

通膨居高不下促使聯準會、英國央行和加拿大央行公開討論緊縮刺激,韓國、挪威和匈牙利央行甚至已經宣布升息,而日本與歐元區則持續寬鬆貨幣。

相關新聞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一場會議上說,美國對中國加課關稅,將使中國出口需求急遽下滑...
這項由榮鼎集團進行的研究凸顯了習近平標誌性產業戰略「中國製造2025」計劃釋放的巨額國家支持已使中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力有所增強。...
「股神」沃倫 · 巴菲特(Warren Buffett)於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舉行的波克夏 · 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
2025年春季,加拿大、澳洲與新加坡相繼舉行關鍵選舉,選舉結果不僅反映各國選民對經濟民生與領導力的優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