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越南湄公河三角洲有「糧倉」美譽,但由於海平面上升導致土壤鹽化,農民為求生存,將一塊塊原為綠油油的稻田闢為養蝦池。

編按:報導指出,歐盟已公布新一波租稅立法,將針對空殼公司、企業債務、全球最低企業稅、歐盟共同所得稅等四大議題。政府若未跟上全球反避稅立法,反而讓台商也吃到虧,另外,境外資金專法即將落日,之後將要新增對跨國企業追稅的配套新制,財政部賦稅署表示,讓受控外國公司(CFC)課稅制度單獨上路,即便台商將收益留在境外免稅天堂公司,台灣母公司也要對此繳稅。

據《金融時報》報導,在拜登政府推動下,七國集團有望在本周五(27日)就達成協議。這將推動經合組織層面的談判,儘快結束各國在公司稅率上「逐底競爭」的局面。

世界各國都在面對人口增長停滯、出生率暴跌的問題,這種如雪崩一般的人口趨勢,死亡多於出生——正在擴大和加劇。有一些國家的人口在增長,尤其在非洲,但世界大部分國家的出生率幾乎都呈下降趨勢。人口學家預測到本世紀進入後50年或更早的時候,全球人口將首次進入持續下降的趨勢。

編按:為防中國堀起,拜登政府重回全球化多邊政策,直指中國人權問題未解,應給予制裁,原梅克爾大力支持的中歐投資協定,在她下台後歐盟內部產生分岐,該協定隨即遭歐洲議會宣布暫時凍結,梅克爾所在的中右翼政黨的總理候選人阿明•拉舍特(Armin Laschet)暗示,除非制裁得到解除,否則該協定無法獲得批准。

東吳大學辜濓松先生紀念講座及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講座教授許嘉棟於《聯合報》撰文,說明大家憂心的全球資金氾濫問題,正考驗各國央行的智慧,針對QE退場或拖延提出解方。

編按:據《聯合報》綜合外電報導,疫情復發又值乾旱、缺電之際,加劇經濟不確定性,導致台股大跌。此外,美歐日等國紛紛對半導體供應鏈的戰略性質提高警惕,尋求增加國內生產,台灣因為占據尖端晶片市場主導地位而獲得的地緣政治影響力,可能勢微。

今年5月連續發生兩次全台大停電事故,缺電傳言再次甚囂塵上。經濟部坦言,氣候變遷導致台灣史上最嚴重的缺水與破紀錄的5月高溫,使得電力系統應接不暇。為什麼缺水連帶影響電力供應?除了許多慣常水力機組無法發揮,全台最大儲能電池——「日月潭」逐漸乾涸也是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