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美國兩個最大公立學校學區,紐約市和洛杉磯,今天雙雙宣布徹底重新開放學校的計畫。美國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趨緩,接種疫苗比例漸高,家長們在全國掀起復課的呼聲。
彭博資訊報導,在台灣晶片製造業者正努力填補全球半導體供貨短缺之際,台灣正受到再次竄升的新冠病毒疫情,以及長達一年的乾旱衝擊農業、企業和能源等兩大壓力夾擊。在政府努力遏制疫情的同時,水、電雙缺的緊張情勢凸顯出台灣面臨氣候變遷的脆弱性所衍生的長期挑戰。
24日各地對流雲系旺盛,午後時段雙北和新竹多處發生短時強降雨,部分水庫進帳。
台灣疫情在5月初出現重大轉折,截至5月14日,國內病例累計1290例,到了5月24日已暴增為4917例,短短10天新增病例已超過3600例,本土病例大爆發,疫情的嚴峻不僅讓國人緊張,也受到外媒關注,紛紛撰文報導台灣防疫破功的訊息,以下綜合過去幾天知名國際媒體的報導重點:
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上海總部調查研究部主任呂進中近期表示,中國作為全球重要的大宗商品消費國,國際市場價格的輸入性影響不可避免,建議堅持穩健貨幣政策,注重進出口平衡,增強匯率彈性,人民幣適當升值,抵禦輸入性效應。
編按:《中國時報》整理外電報導指出,聯準會可能低估通膨風險,聯準會主席鮑爾和其他主要決策官員使用「暫時」(transitory)一詞來形容升高的通膨壓力,重申美國央行對通膨前景的樂觀看法,,越來越多經濟學家和重量級產業人士向聯準會喊話,該是時候正視通膨威脅了。
國內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3日公布國內新增287例本土確診個案及170例「校正回歸」本土個案。其中個案分布仍以雙北市最多,新北市新增215例、台北市則新增165例,但疫情隨著民眾移動而蔓延,台灣本島幾乎只剩台東縣未出現確診個案。
歐盟峰會廿四日在布魯塞爾登場,除疫情與英國脫歐問題外,各國領袖將討論如何在二○三○年前達成減碳百分之五十五的目標,但有關徵收碳關稅的討論,恐讓西歐國家與碳排量較高的東南歐窮國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