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建置國家調適行動計畫,評估氣候風險,考量人、環境生態系統的脆弱,制定各項行動的優先性,透過監測、評價等方式,滾動檢討,最終目標是強化韌性,減少脆弱度。

行政院會24日通過「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擴大再生水使用範圍不限水源短缺地區。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這將強化枯水期的供水韌性。

一月底,台北市成為六都第一個超高齡直轄市。預計到二○二五年,全台灣將成超高齡社會,人口結構高齡化將成六都的共同挑戰。

俄烏戰爭後,戰火循著能源及糧食供應鏈燒向全球,也讓日益嚴重的通膨問題雪上加霜。

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今天發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鼓勵銀行依商業評估支持氫能產業;支持氫能企業在科創板、創業板等註冊上市融資。

在各國相繼揭露碳中和及淨零碳排時程後,由台積電、台達電、友達、華碩、宏碁、光寶,和碩和台灣微軟等八家科技巨頭將成立台灣氣候聯盟

23日下午,桃園市長鄭文燦出席「2022永續城市高峰論壇」時表示,桃園市政府、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ICLEI、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國際氣候發展智庫共同舉辦永續城市論壇。

台灣去年歷經百年大旱。

氣候變遷 讓國內屢面對旱災與缺水危機, 行政院 明天將討論經濟部擬具「再生 水資源 發展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擴大再生水使用範圍,不再侷限「水源供應短缺之虞」地區,將納入一定規模開發案,必須使用一定比例再生水,以利推動再生水發展。

台灣去年發生1947年以來嚴重乾旱,這場百年大旱也引發缺水危機,水利署因應氣候變遷,修正「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部分條文,行政院明天擬於行政院會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