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針對台灣近期新冠疫情升溫,英國衛報在7日以「自身成功的受害者:為何台灣未能設法因應大規模新冠疫情爆發」為題,點出儘管台灣先前有250天沒有發生任何本土案例,但現在,政府顯然被原先認為永遠不會發生的事弄得猝不及防,從「Taiwan can help」變成需要外界協助,防疫模範生顯然未能充分準備好因應疫情爆發。
《工商時報》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透露台美TIFA復談有望,這到底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多數人會認為這當然是好事,真是如此嗎?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歷史。
擱置四年的台美TIFA談判有望重啟!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周一暗示,美國將與台灣重啟貿易投資談判,但談判時程與是否朝向全面雙邊經貿協定為目標等細節,則未說明。對此,對外經貿談判辦公室談判代表鄧振中表示,現在已到重啟TIFA的時間點,我方已做好準備,未來在環境保護、勞工、供應鏈安全、數位經濟、智財權等,都是可列合作諮商議題。
拜登政府今年2 月 24 日宣布對美國4種關鍵產品供應鏈進行100天調查,分別為半導體、電動車電池、稀土以及藥品等,在白宮官網公布了這份調查最新報告,外媒也指出,拜登政府將成立一個專責小組,設法解決美國經濟的影響。至於半導體部分,拜登政府強調與日韓合作,反而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總部位於的台灣,卻沒被提及。
上月台積電、聯發科等加入「美國半導體聯盟」,支持美國推動半導體製造與研發,面對全球半導體產能供不應求,台積電預估2023將以4奈米為主流,並表示投資案已全面啟動,除了將在南科擴建5奈米晶圓廠及興建3奈米晶圓廠,以及在竹科興建研發晶圓廠及2奈米晶圓廠外,還要再蓋12座晶圓廠。
美國總統拜登政府今天公布關於美國取得從半導體到電動車電池等關鍵產品的檢討結果,並表示美國將成立新的行動小組對抗不公平貿易行為,鎖定中國為目標。
編按:台灣疫情來的又急又猛,部分產業陷入即刻停工、業績歸零、員工生計難以為繼的生死關頭,政府紓困4.0方案可能緩不濟急,商總普查會員產業意見,已火速將服務業受創情形與實際紓困需求送進行政院和立法院,拜託政府紓困務必「精準、加碼、快速」,為產業裝葉克膜救命。
美國政府機構說,夏威夷大氣研究站記錄到63年前採用精確測量以來,最高的二氧化碳濃度,此一溫室氣體濃度上升,即便封城高峰時也不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