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報評台灣疫情 是自身成功下的受害者

針對台灣近期新冠疫情升溫,英國衛報在7日以「自身成功的受害者:為何台灣未能設法因應大規模新冠疫情爆發」為題,點出儘管台灣先前有250天沒有發生任何本土案例,但現在,政府顯然被原先認為永遠不會發生的事弄得猝不及防,從「Taiwan can help」變成需要外界協助,防疫模範生顯然未能充分準備好因應疫情爆發。

報導說,在台灣的逾1.1萬例感染案例中,超過90%是在5月中以來染疫。受疫苗下訂量不足、全球短缺和地緣政治影響,全國接種疫苗的人口比率不到3%。

衛報表示,多位衛生與社會專家表示,在病毒於全世界一波波擴散之際,台灣當局未跟上有關新的病毒株的新知識、包括對抗空氣傳播必須通風的重要性與大規模檢測的有效性。一些人士認為,台灣已成為「自身成功的受害者」。

公衛專家、前副總統陳建仁表示,當局原先以為他們靠著接觸史追蹤系統和精確篩檢就已控制住疫情,但英國病毒株傳播速度更快,帶來挑戰,而且5月9日母親節又釀成超級散播事件。

俄勒岡大學全球衛生中心主任紀駿輝教授則是直言:「其中一大問題是,多數台灣人都被寵壞了。」紀駿輝說:「起初,政府措手不及,不只是疫情爆發本身、還有規模,因此他們急著動用所有資源來抑制疫情,包括醫院和檢測設施。」他說,台灣過去11個月的正常生活和四次的危機事件,包括鑽石公主號、磐石艦、去年12月機師感染和1月桃園醫院院內感染事件順利化解,都讓民眾和政府對於控制疫情「過度有信心」。

衛報也指出,台灣當局顯然反對採取激烈的封鎖措施,而且屢次重新界定引發必須封鎖定義門檻。振興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顏慕庸表示,從疫情大爆發以來,已有很大的改善,但他仍希望台灣能基於感染數和風險水準制定明確定對應的封鎖限制措施。

顏慕庸說,他仍擔心加護病房被增加的病患數壓垮,進而導致外溢至社區的風險,「這曾經發生在紐約市、義大利北部。你必須要停止傳播,就是要採用封鎖。一個必要、精心規劃的封鎖」。

衛報還指出,全球應對疫情的焦點仍是疫苗,但台灣在取得疫苗方面也面臨問題。全球台灣醫衛總會總會長張武修表示:「我認為政府太晚開始認真思考疫苗。他們認為我們配戴口罩情況良好,而且人們在社交距離上非常自律,所以就OK了。」

相關新聞

台灣經濟研究院昨(25)日發布最新經濟預測, 上修今年國內經濟成長率至3.85%,較前次預測上修0.56個百分點,主因投資、貿易逐步好轉。...
考量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恐激化中美對立,地緣政治風險將成為更嚴峻的外在挑戰,經長郭智輝23日宣告,將以「境外關內」為戰略架構,由經濟部出面籌組...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宣布,已同意2025年軍公教員工待遇調升3%。行政院人事總處指出,此調薪案將於明年元旦生效,影響人數約73萬人,...
勞保基金將於2028年用罄,勞動部長何佩珊先前在立院備詢時,被問及任內是否啟動勞保年改?她強調「撥補就是改革」,並重申有政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