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封城也難擋暖化趨勢 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創新高

美國政府機構說,夏威夷大氣研究站記錄到63年前採用精確測量以來,最高的二氧化碳濃度,此一溫室氣體濃度上升,即便封城高峰時也不見下降。

(中央社華盛頓7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政府機構說,夏威夷大氣研究站記錄到63年前採用精確測量以來最高的二氧化碳濃度,此一溫室氣體濃度上升,即便封城高峰時也不見下降,顯見疫情對暖化趨勢影響微乎其微。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指出,夏威夷毛納羅亞大氣基線觀測站( Mauna Loa Atmospheric Baseline Observatory)今年5月測得二氧化碳平均濃度419ppm,高於去年5月的417ppm。

NOAA「全球監測實驗室」(Global Monitoring Laboratory)科學家坦斯(Pieter Tans)說:「我們每年把將近400億公噸的二氧化碳汙染釋放至大氣中。」「如果想避免災難性的氣候變遷,最優先要做的就是盡快把二氧化碳汙染降到零。」

去年5月至今年5月濃度上升了1.8ppm,增幅較先前幾年為低;然而,今年前5個月平均增加了2.3ppm,接近2010至2019之間的每年平均增幅。

雖然2020年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封城高峰期排放量減少17%,減幅卻沒有大到能抵銷植物與土壤為回應氣溫、溼氣與土壤溼度出現的季節變化。

過去的觀測顯示,5月是二氧化碳濃度最高的月份,此時植物進入生長季,準備開始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自2013年5月以來,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便未曾低於400ppm。目前的二氧化碳濃度和410萬至450萬年前的中新世氣候最佳期(Miocene Climatic Optimum, MCO)差不多,當時的海平面比今天高23.5公尺,平均溫度則比工業時代前高攝氏4度。(譯者:鄭詩韻/核稿:嚴思祺)1100608

NOAA和斯克里普斯海洋學研究所在夏威夷毛納羅亞大氣基線觀測站,觀測大氣中二氧化碳的上升趨勢。(圖取自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網頁research.noaa.gov)

NOAA和斯克里普斯海洋學研究所在夏威夷毛納羅亞大氣基線觀測站,觀測大氣中二氧化碳的上升趨勢。(圖取自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網頁research.noaa.gov)

相關新聞

行政院 提出的 財劃法 修正覆議案,遭 立法院 否決,未能通過覆議。預計總統將於三月底前,公布由在野藍白聯手通過的財劃法修正案,...
三月五日, 美國 國防部 次長柯伯吉在參議院聽證會被質疑近兩年對中國立場變軟。他說:「美國在印度太平洋的核心利益是防止中國稱霸,...
2025年全球經濟成長預估放緩,中央銀行發布報告,針對總體經濟前景列出四大不確定因素,美總統川普新政影響列為首位,其政策具高度不確定性,...
當大家高喊AI算力即是國力,漸漸習慣於花費鉅資,大量採購AI硬體設施時,Deepseek這類開源軟體突然崛起,不僅無需巨大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