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去年南部地區降雨量創近30年新低,高雄水情目前為提醒綠燈。高雄市政府1日將與中央同步成立旱災應變中心。 水利局 表示,將再鑿50口 抗旱 水井,預計4月底前供水。

為加強企業掌握自身排碳,環保署積極培訓碳盤查人員,截至今年2月15日,已約190名取得訓練證明,另外有5家新設查驗機構取得查驗機構認證,加速擴充國內查驗機構量能。

內政部最新統計,台北市去年扶養比、正式超過50%,代表平均每兩個工作人口,得照顧一名長幼。老化程度前5名縣市,以嘉義縣最高,其次是基隆、金門、南投和屏東。偏鄉和都市人口老化原因大不相同,專家建議,政府應該要掌握,5~10年的人口分布狀況,讓長輩們活得健康,就能盡可能減輕照顧者負擔。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南部水情堪憂,不過, 水利署 指出,對照104年旱災時,高雄已宣布實施分區供水,現在仍能穩定供水,顯見近年前瞻水環境計畫有效提升供水韌性;因應本次旱象,目前全國節水調度成效達6.6億噸,超過1座曾文 水庫 蓄水量。

由於出口不振、民間投資縮手、民間消費也轉弱,GDP成長下修至2.12%,創近八年最低,民間投資也出現近六年,首度負成長。CPI衝破2。經濟成長率與通膨,都牽動今年秋天基本工資審議會,決定明年基本工資的調整幅度,兩項數據變化各界都動見觀瞻。

國內都市更新、危老重建熱潮不減,國內兩大水泥業台泥 (1101) 、亞泥昨(22)日都表示,正規劃發展營建廢棄物回收與再利用的技術,希望不久能針對已拆除的老舊建築,回收水泥及預拌混凝土後重新再利用,目的是降低新開採石灰石數量,進而達到減碳效果。

台灣綜合研究院昨公布的1月電力景氣燈號,受農曆年節長假、工作日數減少等影響,全國產業高壓以上用電量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13.38%,整體產業電力景氣燈號連續亮出代表「衰退」的第4顆「藍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