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開明・理性・求進步
工總昨日針對製造業發布最新建言,強調台灣產業應均衡發展,避免衍生 「荷蘭病」 或 「香蕉共和國」 弊端,就不應放任傳統製造業在全球比較利益之下,逐漸犧牲或退出,甚至轉移到其他國家。
工總解釋,所謂「香蕉共和國」效應即是,當一個國家產業不均衡發展、自主性又不高,就處處受制於人,整體經濟就會衰敗下去。工總強調,基礎民生用品或廣義傳統製造業,都是維持社會基本需求及國家運作的必要產業。
工總提出3大建言,...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去年 宣告全球化的「死訊」 後,相關話題便成為輿論熱議的焦點。 張忠謀本月 4 日 赴工商協進會以「重新定義『全球化』」為題發表專題演講;他表示 全球化如今已被重新定義為,在不傷害本國國家安全、科技經濟領先條件下,允許本國企業在國外牟利,也允許國外產品及服務進入本國,只是,「這樣還能算是全球化嗎?」
由於台電預估今年將持續虧損,為避免台電破產,經濟部將編列公務預算1,000億元注資台電,同時也期盼國發基金收益挹注200億元,合計1,200億作為台電虧損補貼,相關預算將在立法院下會期進行審議,預計明年撥付給台電。
農委會盤點「低地力土地」,再提供中央籌設「綠能發展區」,但是高雄市美濃農村田野學會理事長溫仲良認為,低地力農地並不存在,只要農地能夠長出作物,或讓生物生存,就是可被利用的土地,重點在於有無「適地適種」,農民的種植智慧會嘗試克服農地條件限制,找到適合作物。
溫仲良曾為光電板入侵農地,發起抗議行動。溫仲良曾形容,農地種電的誘因就像「潘朵拉的盒子被打開了」,農地變更他用的壓力更大,對於產值較低的農業...
中國放棄清零後,外界對其解凍後的經濟復甦充滿期待;然而,近來中國各項經濟數據疲弱,看衰中國論調激增。《經濟學人》指出,中國可能重蹈日本一九八九年底資產價格泡沫破裂的覆轍,處境恐比日本更不利。與此同時,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殷劍峰警告,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低迷,加上人口萎縮,在在顯示中國已出現「日本病」病徵。
中國經濟由全球成長的重要引擎,如今百病叢生,可能步上日本後塵,重演「失落三十年」...
網路社群近年來成為民眾取得資訊主要管道,「 世界新聞媒體年會 」正在台北舉行,29日的議程中,數位平台與媒體議價、媒體訂閱轉型成為最熱門的議題。谷歌新聞副總裁理察·吉格拉斯(Richard Gingras)表示,強制立法可能影響新聞自由;澳洲新聞集團執行總裁麥可‧米勒(Michael Miller)則說,澳洲政府因發現平台資訊壟斷影響一般人利益,因此立法強制要求議價。
澳洲在2021年通過「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
副總統賴清德上週拋出補助私立大學學生學雜費每年2.5萬元,行政院長陳建仁再加碼,進一步推動減免私立大專學雜費3.5萬元,拉近公私立大專學雜費的差距,並搭配對公私立大專經濟弱勢學生加碼補助1.5萬至2萬元、全面落實高中職免學費,以及精進就學貸款申貸及還款措施等三項配套措施,預算總計219億元,2024年2月實施。
1997年到2010年間出生的Z世代已占全球人口近3成,具有7兆美元消費力,將主宰未來世界,各產業都面臨與Z世代溝通的挑戰。The News Movement(TNM)總編輯Kamal Ahmed直言,年輕世代不喜歡被當傻子,仍期待在充滿娛樂性的社群上獲取有營養的內容,「我們要努力在垃圾食物裡當好吃的紅蘿蔔」,產業不能像父母試圖「教育」下一代,而是要像朋友一樣聆聽Z世代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