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低地力農地 只有適地適種

農委會盤點「低地力土地」,再提供中央籌設「綠能發展區」,但是高雄市美濃農村田野學會理事長溫仲良認為,低地力農地並不存在,只要農地能夠長出作物,或讓生物生存,就是可被利用的土地,重點在於有無「適地適種」,農民的種植智慧會嘗試克服農地條件限制,找到適合作物。

潘朵拉盒子一打開,農地變更他用壓力更大

溫仲良曾為光電板入侵農地,發起抗議行動。溫仲良曾形容,農地種電的誘因就像「潘朵拉的盒子被打開了」,農地變更他用的壓力更大,對於產值較低的農業,務農環境變得更差,光電推升農地租金上漲,年輕務農者更難進場。

溫仲良表示,低地力農地乍聽是生產力低落的農地,但從農業生產角度來說,在食物鏈體系中「土地」都是可生產出食物,至於農作長得好或壞,是看有沒有適地適種,只要符合適地適種原則,沙漠或南北極也能種或養出食材,例如火龍果。如果說真的有不適合農業耕作的土地,指的應是受到工業汙染、無法回復的土地。

溫仲良表示,台灣西南沿海是沖積扇的扇端土地,本來作物就很豐饒,近幾十年儘管因為地層下陷導致的陸地鹽化問題,但農民能在鹽化土地進行淡海水養殖,或找到種植有利於鹽化土地的作物,如學甲、將軍、布袋、北門一帶的鹽化土地,落花生、地瓜、紅蔥頭跟特別適合鹽化沙地的蘆筍,以及屏東南州、林邊、佳冬的黑珍珠蓮霧,都屬於鹽化土地後才能種出特殊風味或口感的作物。

溫仲良說,還有另一個問題,並非土地生產力低落,而是農民無力再繼續耕作,這是屬於政策輔導的課題,這點可併入在農地光電政策去思考。

相關新聞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四月二十九日,與中央大學、清華大學、陽明交通大學、政治大學共同舉辦的「AI人本時代跨校論壇」,四校同學外,現場還包含台大、...
 台灣是否要成立「主權財富基金」爭論多年,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表態,很想成立主權基金,將請中央銀行、國發會、財政部、...
近期市場開始討論美國「關稅戰」演變為「貨幣戰」的可能性,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於立法院答詢時直言,現在政府心理已有準備,「...
 環境部長彭啟明24日首度提出美國《關稅》政策對淨零推動有三大衝擊影響,企業受關稅影響對減碳投資觀望。他說,卓揆已指示要對企業「堅定又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