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編者按:COVID-19疫苗陸續到達台灣,接種順序成為民眾關心的焦點,政府如何制定接種順序、和歐美各國有何差異引起各界關注。近期有學者專家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和主要國家考量減少死病負擔,老人都列優先,但台灣將第二類對象「維持防疫體系運作之中央及地方官員」排在長者、長照機構人員之前,引發不少批評,到底疫苗如何排序才能符合公平,政府需要拿出數據取信於民。

美國政府宣布,將加碼250萬劑莫德納疫苗,20日下午4時30分左右運抵桃園國際機場,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酈英傑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到場接機,疫苗完成通關手續後送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批疫苗孕婦會納入優先施打考量,但不會強制將朝第七類擴大,另也將朝第七類擴大和年齡層往下至65歲以上兩個方向擴大施打。

編者按:AZ疫苗12日開始擴大接種,但但近期卻傳出長者猝死事件,累計至19日已有49人打完疫苗後死亡,因傳出血栓事件,歐洲許多國家一度暫停施打,之後調整接種者年齡限制,但死因與施打疫苗是否相關尚待釐清;受到猝死陰影影響,許多長者陷入天人交戰,到底AZ疫苗是否應該施打,以下將有相關國內外數據整理報導。

國防部公告最新軍購決標案,我駐美軍事代表團已與美國在台協會簽署兩項軍購案合約,完成「遠程精準火力打擊系統」及「飛彈乙批」,兩案的金額合計達新台幣487億餘元。據悉,兩項軍售合約是美方去年宣布的岸置魚叉飛彈與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現簽約生效,代表進入履約階段。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爭取採購BNT疫苗,今有重大進展,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於18日回應,他表示除了永齡基金會,台積電也在6月10日提出申請,希望捐贈500萬劑德國原廠BNT疫苗。羅秉成表示,政府基於防疫上的需求,將進行特殊的疫苗採購安排,授權台積電,以及永齡基金會各購買500萬劑新冠肺炎疫苗,並運送、捐贈給政府。

513、517兩次停電、限電,暴露台灣電力結構的脆弱,也讓缺電危機的陰影籠罩在民眾心頭。圖為停電時一家便利商店也被迫暫停營業,電動門變成手動門。

今(17)日用電量再飆高!台電表示,今日最高用電量於下午2時48分達3790萬瓩。

編按:中央銀行17日召開首次第2季理監事聯席視訊會議,決議利率維持不變,「連五凍」維持在1.125%,同時上調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至5.08%。楊金龍表示,貨幣政策基調維持寬鬆,通膨仍屬溫和階段,但未來通膨須留意高公共債務、低利率兩大風險,此次會議罕見針對4月坊間出版一本書,發出「澄清稿」報告,對諸多不實指陳,特別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