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追蹤

追求實在的年代,尋找夥伴的同行,種下希望的種籽,扛起進步的責任,我們招募志同道合的青年菁英,組成連接現在和未來的「行動團隊」。

「余紀忠講堂種籽營」由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規劃密集課程與學員,2013年7月每個周六、日全天在基金會上課,以分組方式組織工作團隊;最後一周在陽明山舉行二天一夜的工作坊,營隊學員與各領域名師進一步深入對話,形成專題與行動計畫「Project & Action Plan」,最後向全營隊進行專題發表,...

一顆種籽就是一個希望。台灣未來需要希望,更需要播種者。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自始至今都以播種者自我期許與自我要求。在一九九九年跨世紀之交,我們率先策劃「邁向公與義的社會」系列研討會,衷心期盼台灣在被國際社會評價為「亞洲四小龍」的良好基礎上,能夠帶動台灣整體質量的全面提升,迎接新世紀的來臨。

在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研討會後,我們在結論報告中有這樣一句話:「一個國家不論是在常態的經營運作下,或是在面對困境的時候,...

走在實在年代思索文化的當代意義

台灣當下的文化處境?該有怎樣的的文化思維?

在近百年文明的進程中隨着全球化、資訊化的衝擊,今日台灣所面臨的不只是東亞競合、大陸崛起的政經結構挑戰。隨著時空的推移,台灣雖聚集了相當豐厚的文化與學術資產,但不常見文化議題的審度深論、多為忽視與擱置。反省近數十年的台灣發展,檢視過往歷史刻劃的痕跡,留下的產物、背景、權力、文化、社會,無論對中華文化的變遷、延續與發展,...

安排了一系列的台灣西南部濕地的訪視行程,首站來到嘉義鰲鼓,距離上次造訪已有九年多了。鰲鼓是日據時代,日本人最早開發的海埔新生地,它的形狀是根據海埔新生地屯墾的黃金比例設計的,曾是台灣人定勝天的典範。經過百年的演變,隨著開發觀念的與時俱進,不同的政府為它勾勒出不同的面貌,或為農場、或為工業區、或為自由貿易區、甚至一度淪為空軍訓練瞄準場,但終究不敵颱風之摧殘,加上附近長期超抽地下水引起嚴重地盤下陷,海堤破損、閘門毀壞、海水倒灌,成了鰲鼓揮之不去的夢魘。...

臺灣在2002年制定通過了環境基本法,今年剛好是環境基本法通過的十週年。值此之時,中國大陸也在討論環境保護法的修正,並對這部法律的功能與定性有相當尖銳的辯論。

當前兩岸社會在地球氣候變遷的衝擊下,均面臨巨大的可持續發展挑戰。兩岸的社會與經濟發展本來就面臨非常類似的環境制約:相對於人口基數,土地資源稀少、水資源短缺,地質條件與生態環境脆弱,再加上人為過度開發,乃至於環境負荷過重,導致巨型天然災變日益頻繁。同樣的,對兩岸而言,有效推行節能減碳以及降低對石化燃料倚賴,都是十分緊迫而無可迴避的可

不久之前,...

針對國內稅制改革,應以社會各界關注的資本利得課稅為優先,進而推動稅制結構調整與重建,維持稅收穩定、增進公平正義。就實際執行規畫,應藉由能源稅的建置、所得稅的改革,及遺贈稅的整合,追求社會公平、經濟效率與財政永續的動態均衡。

活動介紹:

針對國內嚴峻財政情勢,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與成功大學社會科學院,訂於十二月十九日(周三),邀請胡勝正院士、陳聽安名譽教授等國內外經濟與財政學者多人,假力行校區綠色魔法學校崇華廳,舉辦「租稅理論與財政政策」研討會。

「租稅理論與財政政策」研討會將在成大黃煌煇校長、余紀忠文教基金會余範英董事長及中研院胡勝正院士致詞後,由國內經濟與財政領域學者專家如胡勝正、陳聽安、楊建成、徐偉初、林建甫、何志欽、吳文傑、蘇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