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迎嚴冬、南半球防乾旱 反聖嬰現象連兩年襲捲全球

反聖嬰現象(La Niña)連續第二年捲土重來。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指出,造成全球嚴冬和嚴重乾旱的氣候再次出現,並將持續數月,影響南美洲氣候。

反聖嬰現象(La Niña)連續第二年捲土重來。(圖取自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網頁noaa.gov)

自年初以來經歷了一段相對的大氣平衡後,反聖嬰現象將在未來幾週內加強,並且只會在2022年春季減弱,這可能會影響降雨情況、颶風季節的結束,以及即將到來的北半球冬天的強度。

NOAA聲明指出,專家們在9月開始意識到反聖嬰現象正在逼近,主要因素包括:赤道太平洋低於平均海面溫度;太平洋中部和東部大部分地區異常熱;以及大氣低層東風和高層西風異常。

要了解反聖嬰現象是什麼,必須先了解何謂聖嬰現象(El Niño)。簡單的說,聖嬰現象的特徵就是赤道太平洋的氣壓東高西低,海水東冷西暖;反聖嬰剛好和聖嬰現象相反,但跟聖嬰現象一樣,對全球氣候造成的影響在冬天較為明顯。

聖嬰現象發生時,太平洋溫暖的表面水層沿著赤道向南美洲移動,熱風有利蒸發,因此有利雲層形成。在巴西,這通常意味著南部地區降雨較多,而北部和東北部地區降雨較少。

反聖嬰現象剛好相反,信風加強,赤道太平洋表面水層變冷,巴西亞馬遜地區降雨更充沛,河流流量和洪水增加;東北部降雨更多;南部氣溫升高,乾旱發生率更高;東南部和中西部的影響則不可預測。

儘管反聖嬰現象依循某種模式,不等於每次都以相同方式出現,例如前幾年,反聖嬰現象表現得弱,但2020年開始加強,延長大西洋的颶風、南美洲的乾旱以及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的暴雨季節。

自去年以來,秘魯、波利維亞、巴西南部、阿根廷和智利都經歷嚴重乾旱,影響莊稼、河流乾涸和水力發電。現在,更擔心反聖嬰現象會進一步推遲南美洲南部的雨季,使2022年成為更乾旱的一年。

巴西國家氣象研究所(Inmet)也預測,反聖嬰現象可能影響南半球春季(9月至11月底)降雨的規律性,尤其是在中北部地區。

相關新聞

台灣外匯存底衝破6千億美元 中央銀行7日公布9月外匯存底餘額,單月增加55.13億美元,結束連二月下滑,更一舉衝破6,000億美元大關,...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美日3學者共享殊榮,他們發現調節性T細胞與關鍵基因Foxp3,這套「煞車」系統為自體免疫疾病、...
「 川普 政府的抗中派在失勢中」是今年七月廿日 紐約時報 的標題。原因是「川普在追求一個更為強勢的北京」。
在10月4日召開的記者會上,日本自民黨新任總裁高市早苗明確了「積極財政」政策方向。除了儘早降低汽油稅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