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應加速有害漁業補貼退場

在接下來的四天裡,世界貿易組織(WTO)有望終於產出一份終止有害漁業補貼的協定。這份協定是超過廿年談判的結晶,也與台灣息息相關,因為台灣是全球前十大有害漁業補貼提供國之一。

這份協定不僅對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非常重要,更呼應剛結束的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決議,將有助於應對氣候變遷

過度捕撈是對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最大威脅,而過度捕撈的關鍵驅動力就是有害漁業補貼。各國政府長期以來透過補貼來增進船隊捕撈產能,船隻因而得以在海上停留更久的時間並到更遠的地方捕魚,進而鼓勵了過度捕撈,甚至非法捕魚;因此,這些補貼被視為有害補貼,而漁船用油補貼是其中最關鍵的項目之一。儘管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魚種,因長期捕撈其族群數量已低於可永續捕撈的水準,嚴重危害到開發中國家眾多以魚類作為主要蛋白質來源、仰賴漁業為生的人民,各國政府每年仍提供約二二○億美元有害補貼,台灣更是位居全球前十大有害漁業補貼國之列。

在剛落幕的COP26中,化石燃料補貼退場是諸多媒體聚焦的重大決議。燃燒化石燃料是人類排放溫室氣體的主因,而補貼的存在讓化石燃料低於實際成本、進而導致大量燃燒和碳排放;在希望達到淨零排放的國際共識下,《格拉斯哥氣候協定》成為首度提到化石燃料補貼的氣候文件。回到國內,有鑒於氣候變遷與極端天氣事件已造成全球性的人權危機,目前國家人權行動計畫也將研擬化石燃料補貼之替代方案列為「氣候變遷與人權」的行動項目。然而,攤開明年度預算書,仍可赫然看見漁業署編列了超過十億的漁業用油補貼。

目前WTO的談判文件中,已直接點名漁業用油補貼會導致過度捕撈,一旦消除有害補貼協定通過,各國便需要加速補貼轉型,以因應相關規範。然而目前仍看不到漁業署對於占年度總預算十三%的用油補貼,提出任何具體的退場計畫,或在預算書中針對降低漁船碳排放有任何作為,此舉不僅對於台灣的減碳決心有所減損,更會危及產業未來在國際經貿處境改變下的適應能力。

終止有害漁業補貼不僅有助於魚類群體復甦、減緩氣候變遷惡化,更是在全球邁向永續發展浪潮下,台灣漁業維持競爭力勢在必行的轉型,政府應盡快因應,以保護環境、經濟及氣候危機下的人權!

相關新聞

根據最新民調,卓揆施政不滿意度突破5成。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12日鬆口表示,這幾個月來政治現象會深刻檢討,政府必要時候,...
七月以來的丹娜絲颱風與月底的豪大雨帶來超大雨量,台灣西南部沿海地區受重創,包括農漁業、光電設施、電力系統,及老舊平房建物、農舍資材等,...
主計總處昨(11)日指出,今年1至6月工業及服務業經常性薪資平均數47,608元,年增2.99%,增幅創25年同期最高;...
台美對等關稅採「20+N」稅率,對傳產造成重大打擊,行政院今天(11日)舉行說明會,副院長鄭麗君表示,美國全球關稅已經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