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台看到半導體爭奪戰不一般的現實

《日經》報導,台積電在美國推進建設的半導體新工廠的補貼一事,作為競爭對手的美國英特爾提出異議,認為美國政府提出的對台積電的補貼將反而損害美國的競爭力。不過,美國政府為了擺脫半導體過度依賴亞洲的情況,抗衡中國大陸,已吸引台積電進駐國內。兩者利益並不一致。美台的半導體合作也不容易。

「美國的半導體領導能力是什麼?必須認真加以思考」,美國政治專業網站Politico於6月24日刊登了如此開頭的文章。撰稿人是英特爾的首席執行官(CEO)帕特·季辛吉(Pat Gelsinger)。長篇大論地闡述了美國政府對台積電的支援是多麼錯誤。

帕特·季辛吉表示,為了通過美國政府爭取的半導體強化來恢復製造業的領導能力,「(政府如今正要使用的)補貼投資於美國的知識産權是適當的。應向在美國擁有最重要技術資産的企業投入美國的稅金」。

這是表明反對美國政府預定向台積電目前在美國建設的新工廠提供補貼。台積電的新工廠在美國政府的積極爭取之下,于2020年5月確定。宣佈在亞利桑那州投入120億美元,到2024年投入運行。

不過,雖然這處工廠生産的是被稱為「5奈米晶片」的最尖端産品,但到新工廠投入運行的2024年已並非最尖端産品。帕特·季辛吉強調了這一點。指出「台積電打算在新工廠投入運行後,仍將珍貴的最尖端半導體技術留在台灣」,結論是這不會促進美國的産業發展,對台積電的補貼沒有必要。

甚至諷刺稱,這樣下去,「美國將面臨2個艱難的選擇,即放棄國家安全保障方面重要的尖端半導體産業的培育,或者依賴並不安全的海外企業,採購最尖端的半導體」,呼籲美國「要作出明智的選擇」。

總之,英特爾不希望美國政府繼續向原本就存在技術優勢的台積電提供補貼,進行支援。

另一方面,台積電則堅持不讓步的態度,相關人士表示「被美國政府懇求,才決定建設工廠。以鉅額政府補貼為前提才達成妥協的」。創始人張忠謀以正在建設的美國新工廠為例,在公開場合表示美國成本過高,暗中針對補貼向美國施壓。

在這個時機,帕特·季辛吉的文章被刊登,認為鉅額補貼是既定路線的美國半導體行業也難掩驚訝。

在文章刊登的約2周前的6月8日。美國國會參議院考慮到台積電等,終於表決通過了決定向半導體行業總計提供520億美元補貼的法案。不過在眾議院,審議剛剛開始。同時眾議院的相關法案現階段完全沒有提及補貼。

今後,要讓相關法案獲得通過,需要複雜的利害關係協調,要在眾參兩院協調補貼額等,使法案更加統一。還需要拜登總統的簽字,處於難以預料的狀況。

帕特·季辛吉此次刊文就是在這種混亂的局面下投下一塊石頭。美國要想恢復半導體主導權方面,政府不能對英特爾的主張充耳不聞。但是,現實是台灣佔世界尖端半導體市佔率的92%。沒有時間傾聽開發進展遲緩的英特爾的意見。美國政府最終將如何判斷呢?

另一方面,在台灣,也在發生令人吃驚的事情。在台積電總部的附近,預定2022年投入運行、生産最尖端的「3奈米晶片」的新工廠建設迅速推進。行業內一致認為這是為英特爾服務的工廠。原本這塊土地用於建設研發大樓。但是相關人士透露:「來自英特爾的訂單有望敲定,突然按照高層的號令,用途改為建設工廠」。

英特爾此前也一直將生産的一部分交給台積電。但是,如果此次正式確定,將是首次把最尖端産品委託給台積電。英特爾目前在個人電腦用半導體領域面臨競爭對手美國超微半導體公司(AMD)的猛追。AMD將很多半導體的生産交給台積電,迅速提升實力。

如果英特爾繼續拘泥於半導體的自主生産,將進一步遭遇AMD的追趕,出於這種考慮,似乎拋下自尊心,決定委託台積電代工。目前的情況是英特爾在美國強烈反對補貼台積電,但在台灣卻依賴台積電。可以説這是彰顯激烈的半導體主導權競爭的象徵性事件。

全球如今半導體仍然短缺,各國存在危機感。將半導體視為安全保障上的風險,提供補貼吸引海外企業,不惜一切獲取技術。目前正處於半導體主導權爭奪的中盤戰,各方的真實想法也逐步浮出水面。雖然交織著「國際合作」這種動聽的語言,但倡導「美台合作」的美國和台灣也在顯現不一般的現實。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台北 中村裕

版權聲明: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

相關新聞

美國能源政策專家麥吉利斯(Jordan Mcgillis)表示,台灣的經濟是由充滿活力的製造業所帶動,經不起電力不穩定帶來的衝擊,...
溫室氣體排放量 不減反增 昨天為世界地球日, 蔡英文 總統及副總統賴清德共同接見「全國NGOs環境會議」代表團體。...
總統當選人 賴清德 將於5月20日上任,首任 內閣 人事也持續布局中,賴清德已於4月10日上午公布首波內閣名單。 民進黨...
蔡政府執政8年,電力不穩可能搞掉5位財經高層。但是台電總座王耀庭要辭職,不管台電內部或是外部,都認為要負責的人不是他,畢竟王耀庭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