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費怎麼收? 環保署:將研擬2030年前的費率調升機制

台灣將於2024年開徵碳費,但具體費率及徵收機制仍不明朗,環保署今天表示,下半年會討論初期費率訂定,也會同步研擬2030年前的費率滾動調升機制;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說,目前碳費先行,也會同步評估碳稅、碳權等碳定價機制,但不會重複課徵。

 

綠色和平、歐洲商會、商業周刊今天舉辦「台灣碳定價策略」論壇,世界經濟論壇氣候與自然負責人Teresa Hartmann透過視訊表示,每個國家碳定價不同,連帶影響全球製造業分布及消費品售價,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建議,2030年全球碳定價中位數應達到120歐元,即使是歐盟離此目標也很遠,但各界共識是全球碳定價必須快速增加,才能降低碳排。

 

綠色和平東亞分部執行總監施鵬翔表示,目前碳費規畫仍缺乏兩大關鍵要素,第一是碳定價的預期減量目標,第二是長期管考機制,碳定價不只是減碳工具,更能推動產業轉型、綠色產業發展,若沒有足夠的氣候基金挹注在基礎建設、技術研發,台灣將喪失發展低碳競爭力的契機。

 

針對台灣碳費徵收機制,環保署環管處處長兼氣候變遷辦公室兼主任蔡玲儀表示,會先大後小、分階段徵收,基金專款專用於減碳工作,補助對象包括地方政府、各部會及企業,至於費率如何訂定,環保署將依世界銀行建議及台灣自身狀況評估,政策目標以考量減少排放、促進低碳發展為主,接下來會做衝擊評估,包括徵收對象、總體經濟、電價、物價水準等。

 

蔡玲儀說,費率設計有三大原則,要達到對環境有效、公平性、避免負面影響,國際碳定價會隨時間遞增,台灣也會納入這樣的趨勢,尤其2030年是重要時間點,下半年會討論初期費率,但也一定要做2030年前的滾動調整機制,「一定是跟著全球上升的趨勢」,但如何預測跟規畫還要討論。

 

至於民間長期倡議徵收碳稅,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說,碳定價在國際上有多種形式,包括碳費、碳稅、碳權甚至碳關稅,台灣以碳費先行,其他形式未來也會同步評估,但課徵對象及目的不同,不會重複課徵。

相關新聞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指出,美國晶片法案有些限制條款,台積電無法接受,需要與美國商務部溝通。
蔡前總統馬英九登陸訪問,昨天與大陸國台辦主任宋濤會面,據知情人士表示,宋濤是代表大陸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到湖北與馬英九會面、...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今(31日)出版《淨零之路》研究專書,分析台灣可以執行更積極的淨零路徑,提前在2040年達成淨零排放。
4月電價確定調漲,平均漲幅11%,企業、民眾更擔心夏季用電高峰,台灣會不會缺電;經濟部長王美花今於立法院上再度掛保證,「台灣不缺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