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部AI法案 歐盟拍板

影響力將遍及全球,甚至可能左右矽谷科技大廠未來AI發展

 今年3月歐洲議會通過《AI法案》後,經過兩個多月終於獲得歐盟會員國同意,由歐盟理事會在21日通過法案,成為全球第一套詳細規範生成式AI應用與風險的法規,影響力將遍及全球,甚至可能左右矽谷科技大廠未來AI發展。

 比利時主掌數位化的國務卿米歇爾(Mathieu Michel)表示:「《AI法案》展現歐盟面對新科技時重視信任、透明度與責任,確保快速演進的新科技,能在歐洲促進繁榮並刺激創新。」

 據了解,歐盟《AI法案》對AI產業採取風險導向的監管原則,針對不同風險程度的AI應用,採取不同監管標準,至於風險如何評估,主要是根據AI應用對歐洲社會形成的威脅程度而定。

 諸如利用個資來區分社會階級、預測政府政策,或在職場、學校進行情緒偵測等涉及「社會分級」的AI技術,皆被歐盟視為「無法接受」的AI應用,故將遭到《AI法案》的禁止。

 值得注意,歐盟也將自駕車及醫療相關AI技術,視為高風險的AI應用,因此,《AI法案》將以較嚴格的標準,來審核這類技術對歐洲人的健康、安全,與對基本人權構成的威脅。至於涉及金融服務及教育的AI技術,也因AI演算式預設立場可能偏出現頗,將受到《AI法案》的嚴格審查。

 法律事務所Cripps合夥人霍爾曼(Matthew Holman)表示,歐盟《AI法案》的監管範圍,涵蓋AI技術的創造、研發、使用及轉售等所有的環節,勢必影響美國科技大廠未來的AI發展,若違法的話,將面臨最高全球年營收7%或3,500萬歐元(約3,800萬美元)的鉅額罰金。

 科技大廠日後為了遵守歐盟《AI法案》,也將負擔額外成本,因為該法案規定,生成式AI技術必須完全公開AI模型訓練過程,並要求業者定期測試系統及確保資安防護周全。

 眼前科技大廠還有一段時間,可以對此做好準備,因為歐盟《AI法案》上路後,要再過12個月,才會開始實施上述限制,且目前市面上的生成式AI,例如ChatGPT或Copilot等,將有36個月的過渡期,讓業者調整服務內容以符合法規的規定。

AI安全峰會 16企業將自訂守則

 全球主要經濟體及AI公司繼去年在英國召開第一場AI安全峰會後,近日再度在韓國召開峰會,除了號召各國建立安全監管機構跨國網絡之外,谷歌、Meta、微軟、OpenAI等16家AI公司也承諾制定安全守則,為AI安全把關。

 來自美、英、日、韓等10國領袖及歐盟領袖在21日參與「AI首爾高峰會」的線上會議。這場由英、韓聯合舉辦的峰會為期兩天,21日採虛擬會議形式,22日採實體會議形式。

 除了上述各國領袖之外,包括谷歌、Meta、微軟、OpenAI、亞馬遜、IBM、xAI、三星電子,以及來自大陸的騰訊、美團、智譜ai、小米也出席21日線上峰會,另有來自法國的Mistral AI及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的G42等公司與會。

 發表開場演說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表示,去年11月英國舉辦第一場AI安全峰會以來,AI產業又發表更多技術演進,同時也對人類生活帶來更多新的威脅,從網路假消息到大規模監控系統都因AI技術精進而更加猖獗。

 古特雷斯呼籲各國聯手為AI安全把關,而與會各國也同意建立跨國的安全機構網絡,其中包括英、美、日及新加坡等國已建立的AI安全監管機構。

 上述16家AI公司也承諾建立自發性的AI安全守則,除了發表各自的AI風險評估機制之外,也承諾一旦發現自家AI研發計畫的風險超乎控制範圍,將自願停止研發。

 參與21日線上會議的大規模語言模型開發商Cohere創辦人戈梅茲(Aidan Gomez)表示,去年11月以來各國對AI安全的疑慮已從長遠未來可能毀滅人類轉向近期未來的迫切威脅,例如網路假消息、資料安全、AI模型預設立場偏頗及威脅人類就業機會等正在發生的問題。

 各國為了盡速建立周全法規監管快速發展的AI產業,近來已分頭進行立法。聯合國理事會在今年3月通過第一個關於AI系統的全球決議,歐盟理事會也在近日通過《AI法案》。

 

相關新聞

歐美允許烏克蘭打擊俄羅斯本土,俄羅斯動作頻頻,除了和白俄,在烏克蘭舉行「非戰略核武演習」,甚至將攜帶極音速彈的潛艦,開往美國後院-古巴,...
彭博資訊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美國拜登政府正在考慮進一步限制中國大陸獲得AI晶片技術能力,目標是剛剛開始進入市場的新硬體。
歐盟(EU)委員會決定對中國生産的純電動汽車(EV)提高關稅。該委員會指出,中國生産的EV利用中國政府的補貼進行了不正當低價銷售,但實際上...
聯準會(Fed)周三預測今年只降息1次,儘管同日公布數字顯示通膨已降溫,官員仍表明不急於降息,首度降息的時機可能挪後到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