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費擬2.5萬噸免徵 環團:恐減收37億

今年起排碳有價!依環境部規畫,今年第一季碳費將由碳費審議會拍板,排碳2.5萬噸的事業單位明年將要繳交碳費,環境部3日與環團座談時卻表示,擬提供各廠2.5萬噸的免徵額度,環團當場批評,如果有公司刻意化整為零,就能獲得更多的額度,且以碳費一噸算300元共500餘家,碳費恐減徵37億餘元。

氣候署在3日研商會指出,事業自行計算碳費的公式為:碳費應繳費額=(排放量—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收費費率。但這個公式與原先提及排放2.5萬噸以上企業徵收碳費規畫不同,多個環保團體當場表達不滿。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沈宜臻表示,假設要收取碳費的公司有500多家,每間提供2.5萬噸的免徵額度,若以一噸300元試算,則會有約37億餘元碳費損失,且目前排碳量計算為各排放源分別計算,擔心會有無良公司切成細碎的排放源,就能獲得更多的額度。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專職律師呂冠輝說,如以原來的做法,所有排碳大戶會努力把排碳量減少至2.5萬噸以下,好規避繳碳費,但如果採規畫的計算公式,則減碳力道大減;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鄭泰鈞則說,環保署(環境部)曾委託倫敦大學研究並提及碳定價不應提供免徵額度,否則會減少廠商減碳誘因。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說,經檢視部分在2.5萬噸邊緣的排碳大戶包括台積電、友達等,這些大企業需要透過這些免徵額度以利與同業競爭嗎?

對此,環境部氣候變遷署署長蔡玲儀說,主要是擔心會有在2.5萬噸邊緣的排碳大戶不斷規避,反而造成行政上的困擾,才會規畫扣減2.5萬噸,只是盼透過會議與大家討論,目前還在溝通及討論階段,仍未有共識。

相關新聞

這週發生了什麼重要大事呢?基金會幫你快速回顧,從公共政策與環境切入,讓你快速了解本週你我應該關心的事件。
國民黨主席鄭麗文、民眾黨主席黃國昌19日下午舉行「以行動顧台灣—主席高峰會談」,定調 藍白合 作。鄭麗文宣示,藍加白無疑是台灣主流最新民意...
 前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目前擔任深科技創投Playground Global的合夥人,本周帶著7家新創一起來台參加活動,針對台灣的挑戰與機會...
 政院邀集討論《財劃法》,原以為能敲定最終版本,沒想到朝野風暴再起!主計總處18日召開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研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