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改革尚未成功 同志仍須努力

                                                                 政府祭出一波波打炒房措施,成效待觀察。

近來房價上漲及政府打炒房議題持續,社會各界關心房價是否會持續上漲?政府打炒房相關措施是否有成效?

猶記得民國七十六年,我到政治大學地政學系教書,房市正如火如荼投資開發,當時台北市預售屋平均一坪約十萬,到七十九年漲到四十多萬,短短四年漲了四倍多,令人不可思議!這也難怪在民間發起「無殼蝸牛運動」,在學界成立「住宅學會」,至今超過卅年,今年此時重回發起地點政大公企中心慶祝卅周年,並藉此回顧過去並展望未來房市。

然而經卅年來各方努力,房市炒作、房價高漲、空屋過多,及租屋黑市等問題依然沒有明顯改善,其中房價負擔能力不足,最為社會大眾關切。

房價雖從七十九年到九十二年經十三年盤整,下滑到卅九萬,但接下來房價逐步上升,直到一○三年因囤房稅等因素,再度下跌三至四年,直到最近新冠疫情及資金過多,使房市預售屋平均每坪九十多萬,近廿年漲了二倍多,引發全民不滿與焦慮。如此長期持續上漲的結構性改變,市場失去原本供需調整機制,令人擔心。

有人認為,房價必然會上漲,因為土地供給有限,人工建材原料也上漲,加上傳統「有土斯有財」置產投資價值觀,購屋不只是居住,更是投資致富工具。然而面對當前如此不合理高房價、低所得,購屋需求無法負擔,加上高空屋率及老人化和少子化,房屋數量遠超過家戶數量,以正常市場機制,房價應會逐漸下滑。

大家不禁要問,為何住房市場機制失靈?顯然住房除自住需求外,更有相當比例投資(投機)需求,再加上購屋及租屋市場資訊炒作扭曲不透明,這三因素導致房市畸形發展。

因此,住房改革重點在去商品化,保障自住、抑制投資需求;同時健全租屋及購屋市場機制。當然,這必須各界及中央與地方政府透過稅制、金融及市場共同改革,讓全民相信未來住房改革終會成功。

正值慶祝住宅學會卅周年之際,個人也透過學會設立「住房研究薪火傳承奬」,從今年開始每年選出一位優秀學者,二年期間每月提供二萬元研究獎勵,要求至少協同或帶領一位新進學者或研究生參與住房相關研究,讓住房改革發揮薪火傳承力量!

去年聯合報選出年度代表字—「宅」,不只是疫情嚴重,全民只能「宅」在家,人民更期盼要有負擔得起且有居住尊嚴的好「宅」,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

相關新聞

繼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後,美國政府撤銷台積電對旗下中國主要晶圓廠運送必要設備的授權,此舉將打擊台積電在中國生產晶片的能力。
「FinTechOn 2025 & AFA高峰會」1日登場,以金融科技×全球供應鏈新戰局為主題邀請國內外專家與談,會中發布《...
民眾想買房卻貸不到款,卓揆日前喊話希望銀行放款「水龍頭開大點」,金管會與中央銀行因此各自邀集國銀研議要怎麼開大點。...
近來金管會在力推「高雄資產管理專區」,其亦為建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重要一環;半年來金管會邀請所有金融機構參與,並開放38項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