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時論/省思馬關條約 同理心改善兩岸關係(呂秀蓮)

中美兩強爭霸,夾在中間的台灣近期頻頻成為國際焦點,身為前副總統,呂秀蓮以馬關條約為引子,提醒、呼籲國人同胞應記取「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歷史教訓;過去是日清共管台灣,今天是美中共管,這樣的未來,是國人想要的嗎?

北京當局經常說,「台灣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固有領土」,但不曾提起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將台澎「永久割讓」給日本的事實。直到去年8月12日,北京發表「第三份對台白皮書」,首度出現底下這段話,頗堪玩味:「台灣被日本霸占半個世紀的歷史,是中華民族近代屈辱的縮影,給兩岸同胞留下剜心之痛。」

事實上,在此之前的4月17日《馬關條約》簽訂日,我在台北舉辦「從馬關條約談兩岸新關係」的座談會,一方面回顧19世紀末東亞的形勢,另方面檢討台灣與中國關係的本質。我鄭重呼籲中國領導人應嚴肅看待《馬關條約》對台灣的無辜傷害,更呼籲國人同胞應記取「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歷史教訓;過去是日清共管台灣,今天是美中共管。不是嗎?

上列第三份白皮書針對《馬關條約》的說詞,是否是北京對我們的回應?不得而知。但中國用「剜心之痛」定調,總算面對問題,聊表心意。但願爾後針對台灣問題,不再陷入「兩岸是國共內戰」的盲點而虛應故事,必須秉持「剜心之痛」的情懷,體會台灣先民及其後代子孫的痛楚和屈辱。這一切錯不在台灣,錯在台灣有許多「恐怖情人」!

先讓歷史倒帶。早在鴉片戰爭前,英商就曾建議先取台灣,再跟中國通商。鴉片戰爭期間,台灣被列為占領目標,終於1841年英艦砲擊基隆港。1858年,英法聯軍還曾要求清廷開放台南及淡水港口。至於法國,1809年拿破崙曾認真聽取殖民台灣的建議。1884年法國用二艘軍艦攻擊基隆及淡水,後被劉銘傳驅退。甲午戰爭清廷戰敗,法國曾建議將台灣暫時交給法國以避開日本侵入,但遭清廷拒絕。

英法兩國遠在歐洲,都已看上台灣;近在北邊的日本明治維新成功,急於擴充海權,自然對台灣垂涎不已。1890年時日本首相山縣有朋向國會提出施政報告指出:「大凡一國獨立自衛之道有二,一為守護主權線,二為保護利益線。利益線主要區域為朝鮮,中國東北及台灣等地。」日本海軍司令更建言:「為防外力侵略,應取台灣以除日本外患,並為日本進出東亞大陸之根據地。」《馬關條約》簽訂後,首相伊藤博文更曾露骨表示:「台灣雖已入吾國之口,但尚未下嚥,終究飢餓難當。」這「飢餓難當」4字,鮮活勾勒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醜態。豈止19世紀如此,21世紀的今天,不也如此嗎?

最近「雙英出訪」,前後任總統分別到中國與美國賣力演出外交秀。未聞美國在乎馬英九的訪中秀,但北京對蔡在美國的活動卻萬分敏感,而且醋勁十足,英國BBC就用「恐怖三角戀」幽默戲稱。

自古紅顏多薄命,台灣真是紅顏美麗島?當40多年前美中建交,雙方陷入熱戀中,台灣瞬間如孤兒棄婦無人理睬。最近幾年,中美恩斷情絕,華府又忽然發現還是舊歡可愛。台灣哪裡可愛?民主自由,還有台積電半導體。但民主自由從何而來?台積電要感謝張忠謀,張忠謀則感謝台灣;然而我們卻眼睜睜看著這座護國神山被橫刀奪愛!

128年前《馬關條約》簽訂的那一天,真是大清帝國喪權辱國,也是中華民族屈辱、剜心的日子。北京當局既然有所體悟,就應真切省思《馬關條約》對東亞地緣政治,以及對台灣人民產生的重大影響。

大抵說來,《馬關條約》之後,日本快速崛起,中國開始沒落,而朝鮮由中國藩屬被迫接受日本殖民。至於無辜被出賣的台灣,一方面因與中國脫離而與隨後中國翻天覆地的歷史徹底脫鉤;另方面也因無奈被日本殖民,而隨著日本現代化奠下現代化的基礎。理所當然地,台灣先民及其後代對中國的認同日漸薄弱,而自主的集體台灣意識則水到渠成,這是歷史的必然發展。

禍福本相依,往者已矣!值此《馬關條約》簽約日,凡反對戰爭、捍衛兩岸和平的各界人士,盼能誠懇面對歷史,檢討錯誤與罪過,用同理心和創意思維改善兩岸關係,經營東亞新世紀!

(作者為前副總統)

相關新聞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將在新內閣就任後,轉戰產業界,接棒台灣金董事長沈榮津的位置成為新董座,這也是新內閣公股銀行人事安排第一槍,...
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2021年家庭財富差距統計,台灣最富有前20%家庭每戶平均財富,是最貧窮家庭財富的66.9倍,...
曹辛的文章中提到關於影響中歐關係的兩大因素:分別是俄烏戰爭背景下的中俄關係、以及中歐之間圍繞著所謂中國「產能過剩」的博弈。...
環境部、國科會發布,若趨勢不變,極端暴雨恐成常態,農漁產量將下滑  《氣候變遷因應法》通過以來,第一本國家級氣候調查報告8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