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外銷訂單年減23.2% 經濟部:終端需求仍顯低迷

面對全球通膨升息壓力,外銷訂單金額連續4個月衰退。經濟部公布去年12月外銷訂單金額,為521.7億美元,和前年同期相比,衰退了23%。另外,台經院也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到2.58%,GDP要保3難度不小。

通膨影響 終端需求降低大環境低迷

面對全球通膨升息和烏俄戰爭衝擊,經濟部公布2022年12月外銷訂單金額為521.7億美元,和去年同期相比,衰退了23.2%,創下連續4個月負成長。而去年一整年外銷金額,合計為6667.9億美元,與前一年相比,衰退了1.1%,陷入負成長。

經濟部統計處處長黃于玲說明,「跟上年同月比是持續年減23.2%,主要是因為新興科技應用的需求,雖然有持續,但是全球整個大環境,經濟是受到了通膨還有升息的影響,終端的需求仍是顯得低迷。」

面對衰退的陰影,台經院也下修預測,2023年國內經濟成長率為2.58%,較原先2022年11月預測的2.91%,下修0.33個百分點,而民間消費、政府和公營事業的投資,將會是支撐今年經濟的主力。

台灣經濟研究院主任孫明德指出,「我們的貿易跟我們的投資,尤其是民間企業的投資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我們主要下修的部分在於貿易的表現,還有民間企業投資的表現。」

IMF上調全球預測 中國為關鍵因素之一

相較於台經院下修預測,國際貨幣基金IMF則比較樂觀,上調今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到2.9%,比去年10月的預測增加0.2%。IMF的專家認為,中國經濟重新開放,可望成為全球經濟成長動力。

IMF首席經濟學家顧亨夏認為,「中國經濟的重新開放將會影響供給面,我們將會從這個方面擴大生產,而且隨著中國家庭恢復活躍並開始消費,我們的需求面也會增加。」

不過IMF也警告,今年還是有許多風險,如果烏俄戰爭升級,或新的疫情爆發,恐影響中國經濟復甦,不排除衝擊全球經濟。

相關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啟動232條款,並於今(2025)年6月4日宣布對鋼鋁及其衍生品實施50%關稅後,台灣扣件產業受到重創。關稅、匯損,加上中國、...
在野黨修改 憲法訴訟法 ,明定參與評議的 大法官 不得低於十人、宣告違憲不得低於九人,但目前大法官有七名缺額, 賴清德...
中央銀行7日公布9月外匯存底餘額,單月增加55.13億美元,結束連二月下滑,更一舉衝破6,000億美元大關,達6,029.43億美元,...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美日3學者共享殊榮,他們發現調節性T細胞與關鍵基因Foxp3,這套「煞車」系統為自體免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