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外銷訂單年減23.2% 經濟部:終端需求仍顯低迷

面對全球通膨升息壓力,外銷訂單金額連續4個月衰退。經濟部公布去年12月外銷訂單金額,為521.7億美元,和前年同期相比,衰退了23%。另外,台經院也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到2.58%,GDP要保3難度不小。
通膨影響 終端需求降低大環境低迷
面對全球通膨升息和烏俄戰爭衝擊,經濟部公布2022年12月外銷訂單金額為521.7億美元,和去年同期相比,衰退了23.2%,創下連續4個月負成長。而去年一整年外銷金額,合計為6667.9億美元,與前一年相比,衰退了1.1%,陷入負成長。
經濟部統計處處長黃于玲說明,「跟上年同月比是持續年減23.2%,主要是因為新興科技應用的需求,雖然有持續,但是全球整個大環境,經濟是受到了通膨還有升息的影響,終端的需求仍是顯得低迷。」
面對衰退的陰影,台經院也下修預測,2023年國內經濟成長率為2.58%,較原先2022年11月預測的2.91%,下修0.33個百分點,而民間消費、政府和公營事業的投資,將會是支撐今年經濟的主力。
台灣經濟研究院主任孫明德指出,「我們的貿易跟我們的投資,尤其是民間企業的投資受到一定的影響,所以我們主要下修的部分在於貿易的表現,還有民間企業投資的表現。」
IMF上調全球預測 中國為關鍵因素之一
相較於台經院下修預測,國際貨幣基金IMF則比較樂觀,上調今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到2.9%,比去年10月的預測增加0.2%。IMF的專家認為,中國經濟重新開放,可望成為全球經濟成長動力。
IMF首席經濟學家顧亨夏認為,「中國經濟的重新開放將會影響供給面,我們將會從這個方面擴大生產,而且隨著中國家庭恢復活躍並開始消費,我們的需求面也會增加。」
不過IMF也警告,今年還是有許多風險,如果烏俄戰爭升級,或新的疫情爆發,恐影響中國經濟復甦,不排除衝擊全球經濟。